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白色情迷,不单指迷恋,更是指迷惑。“白色”的主题是平等。实际上,影片更是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讥讽和疑问。
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问到:在具体人的实际生活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是否真的需要?
("Blue, liberty; White, equality; Red, fraternity... We looked very closely at these three ideas, how they functioned in everyday life, but from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These ideals are contradictory with human nature. When you deal with them practically, you do not know how to live with them. Do people really want 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
影片一开始是巴黎,卡罗赴法院参加离婚的庭审:因为性无能,他不得不面对和新婚六个月的法国妻子分手的命运,更糟糕的是他身在异乡,语言不通。他曾经愤怒地在法庭上向法官呼告:“我只要一段时间来挽救我的婚姻,我不相信我们的爱情已消逝!难道只因为我不懂法语,你们就可以不听我申诉?” 然而妻子多明尼简简单单的一个“NO”就击碎了他的全部努力。他们之间没有平等,卡罗面对的还不仅仅这些,他的财产被霸占,人被象狗一样赶出了家门,再挂给前妻的电话里,传来的竟是她和别人作爱的叫声!一个怎样的男人才能承受这样的侮辱和打击?
卡罗并没有被击垮,他甚至变得更爱那个让他痛苦的女人。在同乡米盖依的帮助下,他钻在皮箱里,带着仅剩的两法郎回到了家乡波兰。痛苦鞭策他去想尽办法挣钱。他终于腰缠万贯的时候,一个清晰的计划也在脑海里形成。
多明尼接到卡罗的死亡电报,到波兰参加卡罗的葬礼,她是卡罗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在葬礼的人群散去,独自面对卡罗的遗体时,多明尼流下了真情的泪水,也许她心里也一直在爱着他?她还不知道一切只是圈套,卡罗正在远处看着她,也许,他现在开始对自己策划的这种相聚有些后悔?
多明尼回到旅馆,意外地发现卡罗正躺在房间床上,还是那个深爱她的卡罗,不过已不是巴黎街头落魄的穷理发师。更为意外的是卡罗恢复了男人的能力。两个人找回了新婚的甜蜜记忆,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二天,美梦中的多明尼依然微笑,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却是涉嫌谋杀前夫的铁窗生涯。
影片最动人的是结尾部分,卡罗避开熟人到监狱去看多明尼,走进沉重的铁门,远远望见那个亲爱的身影。那个人带着纯真少女的娇羞,缓缓向他做着手语:等我,等我,出去后再做你的新娘。此时的卡罗已然泪流满面。
与蓝色沉重忧伤的影调不同,影片白色是高调明朗的。白是三色里故事脉络比较清晰的一部,情节里充满了错位和荒诞,带有黑色幽默的成份。影片开始,鸽子在庄严的的教堂前飞过,给刚要做虔敬状的卡罗一摊鸟粪。卡罗满怀柔情地指给米盖依看多明尼的窗口,看到的却是她和男人在一起的身影。而米盖依,一个笑容诡秘的人,天天想的是雇个人干掉自己。最搞笑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一等尸体,没了头还卖了好价钱···另外,女主角朱丽叶·黛尔比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基耶斯洛夫斯基评价她演的多明尼犹如“一只发狂的母猫”,让人惊栗,又让人可怜。她在影片中的戏份不多可能是影片的唯一缺憾之处。
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人性的洞悉和以艺术表达人性高超技巧。白色讲述的报复与救赎,爱的扭曲和执着,追求平等和平等的不可得让我们迷惑。或许这迷惑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纷乱的时代?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如今自己在异乡漂泊,看这部电影更有了另一番体会。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又听到美国开始攻击伊拉克的消息,默默祈祷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坚强而幸运,我们要活下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问到:在具体人的实际生活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是否真的需要?
("Blue, liberty; White, equality; Red, fraternity... We looked very closely at these three ideas, how they functioned in everyday life, but from an individual's point of view. These ideals are contradictory with human nature. When you deal with them practically, you do not know how to live with them. Do people really want 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
影片一开始是巴黎,卡罗赴法院参加离婚的庭审:因为性无能,他不得不面对和新婚六个月的法国妻子分手的命运,更糟糕的是他身在异乡,语言不通。他曾经愤怒地在法庭上向法官呼告:“我只要一段时间来挽救我的婚姻,我不相信我们的爱情已消逝!难道只因为我不懂法语,你们就可以不听我申诉?” 然而妻子多明尼简简单单的一个“NO”就击碎了他的全部努力。他们之间没有平等,卡罗面对的还不仅仅这些,他的财产被霸占,人被象狗一样赶出了家门,再挂给前妻的电话里,传来的竟是她和别人作爱的叫声!一个怎样的男人才能承受这样的侮辱和打击?
卡罗并没有被击垮,他甚至变得更爱那个让他痛苦的女人。在同乡米盖依的帮助下,他钻在皮箱里,带着仅剩的两法郎回到了家乡波兰。痛苦鞭策他去想尽办法挣钱。他终于腰缠万贯的时候,一个清晰的计划也在脑海里形成。
多明尼接到卡罗的死亡电报,到波兰参加卡罗的葬礼,她是卡罗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在葬礼的人群散去,独自面对卡罗的遗体时,多明尼流下了真情的泪水,也许她心里也一直在爱着他?她还不知道一切只是圈套,卡罗正在远处看着她,也许,他现在开始对自己策划的这种相聚有些后悔?
多明尼回到旅馆,意外地发现卡罗正躺在房间床上,还是那个深爱她的卡罗,不过已不是巴黎街头落魄的穷理发师。更为意外的是卡罗恢复了男人的能力。两个人找回了新婚的甜蜜记忆,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二天,美梦中的多明尼依然微笑,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却是涉嫌谋杀前夫的铁窗生涯。
影片最动人的是结尾部分,卡罗避开熟人到监狱去看多明尼,走进沉重的铁门,远远望见那个亲爱的身影。那个人带着纯真少女的娇羞,缓缓向他做着手语:等我,等我,出去后再做你的新娘。此时的卡罗已然泪流满面。
与蓝色沉重忧伤的影调不同,影片白色是高调明朗的。白是三色里故事脉络比较清晰的一部,情节里充满了错位和荒诞,带有黑色幽默的成份。影片开始,鸽子在庄严的的教堂前飞过,给刚要做虔敬状的卡罗一摊鸟粪。卡罗满怀柔情地指给米盖依看多明尼的窗口,看到的却是她和男人在一起的身影。而米盖依,一个笑容诡秘的人,天天想的是雇个人干掉自己。最搞笑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一等尸体,没了头还卖了好价钱···另外,女主角朱丽叶·黛尔比也是片中的一大亮点,基耶斯洛夫斯基评价她演的多明尼犹如“一只发狂的母猫”,让人惊栗,又让人可怜。她在影片中的戏份不多可能是影片的唯一缺憾之处。
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人性的洞悉和以艺术表达人性高超技巧。白色讲述的报复与救赎,爱的扭曲和执着,追求平等和平等的不可得让我们迷惑。或许这迷惑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纷乱的时代?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如今自己在异乡漂泊,看这部电影更有了另一番体会。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又听到美国开始攻击伊拉克的消息,默默祈祷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坚强而幸运,我们要活下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