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异乡足迹 之 中秋
中秋终于在网上的喧闹中, 沿着预定的轨迹,不紧不慢地渐渐远去. 窗外的月亮依然皎洁,星月依旧同辉,可现在已经不叫中秋了.当再一次说起中秋的时候,如果在加拿大的话,那应该是第四个了. 下一个中秋会在哪里度过,在加拿大在温哥华?在国内在家?还是在我现在根本就没法猜测的地方? 这都无从得知了. 总之现在的中秋已经过去了,尽管明月依旧.
两年前的九月登陆加拿大,最开始在多伦多,因为那儿有很好的朋友. 房子是朋友在我来之前找好的. 房东是一个福建人,他老爸当年很不小心地就过来了加拿大,等稳定下来后就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 一家人在餐厅衣场做了很多年,有了一些积蓄,也买了几处房产. 登陆后没几天就是中秋,当时房东给我说,中秋的那天在唐人街会有Free的月饼赠送. 原来在龙城有一个月饼展,据说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月饼在中秋的时候会展出,展览结束后,那个月饼当然没有哪个人有那么大的胃口买下来的,现场就分给参观的人. 我当时刚到多伦多,忙着上ESL,何况本来也不太爱凑热闹. 后来房东去了,据说很热闹,他也没有等到分到月饼的时候. 不过有人送了房东很多月饼,房东也热情地拿出一些招呼我们几个房客了. 第一个中秋就这样迷糊地过来了,当时电话也还没装,给父母的电话也就免了.
第二个中秋的时候已经到了温哥华,当时住在一个香港人的家里. 那一家人还是不错的,对人也很好,但为人也很精明,很多细节的小帐都算得很清楚. 当然我本来也没有占小便宜的习惯,所以相处还是很融洽. 男主人以前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公司的船员,一不小心就留在了加拿大,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算安定下来. 有了稳定的工作,买了房子,车子,娶了老婆, 养了儿子女儿. 男主人在八十年代初去了一次大陆,探望了他在大陆的一些亲戚. 结果他对大陆的思维就停留在了八十年代初了,说话的时候提到大陆总是有一种天生优越感. 随便举个例子: 他很爱喝咖啡,但当时他们家的亲戚可能住在一个小的城镇,结果他想喝咖啡的时候跑遍了很多的商店,茶坊和酒楼都没有找到咖啡,最后才在一个对外的宾馆中买到咖啡. 他对大陆的印象就停留在这个地步了, 和我谈起大陆的时候, 他总能讲很多自己的经历. 人的观念一旦定性,看来还是很根深蒂固的,我也不想花那力气说服他,每次看见他得意劲有点过的时候,就笑笑说,现在变化还是很大的,你应该再回去看看.他也不以为然. 不过有一天已经有点晚了,我正在赶作业,他突然敲门进来,表现得很兴奋地问我现在北京的房价怎样. 原来他常上网,结果那天他看到北京有一处房产的价格,让他吃了一惊,折算成美元加币后摇头不已.当然除此之外,人还是很不错的. 他在一家餐厅里做面点,常带回一些他做的蛋糕等让我们尝尝. 中秋的那天刚好有个原来在这住过的青岛的小伙子过来看他们,买了一盒月饼,他把我们都叫出来,然后拿出他自己的几盒月饼让我们品尝.因为他们只会很少的国语,而我们只听得懂很少的粤语,于是第二个中秋就在英语国语粤语的混合聊天中度过了.
刚刚过去的是来加拿大的第三个中秋了,和人share一个房子. 没有在这呆了多年的房东,也就没有人招待月饼了. 昨天在网上无聊地耗了半天,等到早上一两点的时候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特意问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我很小就离家在外上学,然后就是工作,这样的生活状态对我和家人来说都已习以为常了.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真的想家了,因为……嘴馋了. 想起以前的中秋,母亲总会多做些可口的饭菜就不禁流口水. 当然这些话在电话里可是不敢乱说的. 即便这样,当我问道做什么好吃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反应还是: “做了好吃的也是我们吃啊,你们也吃不到”. 我赶紧把话题岔开,问起姐弟的情况. 父亲笑了起来,说弟弟特地提前一天给他们电话了,叮嘱他们别太省了,中秋好好庆祝一下,于是今天特地买了最好的月饼.我赶紧打趣:“是啊,现在我们也得吃盒装的月饼了啊”. 父母大笑起来. “盒装的月饼”是我弟小时候的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 当时家里过得很省,每到中秋的时候,为了省钱就买散装的月饼. 隔壁邻居是一个干部家庭, 家里刚好有和弟弟差不多大的儿女, 他们常一起玩. 于是在中秋的时候弟弟看见别人吃的是盒装的月饼,而他吃的是散装的月饼. 当时可能也就四五岁吧, 他拿着月饼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道: “别人当大干部的家里有盒装的高级月饼吃,我们家只能吃用袋装的月饼”.刚好被我母亲听见了,这样就成了一个大家常拿出来打趣的黑色幽默.时光匆匆,一转眼弟弟也长大了,姐弟几人也都离开了家,现在中秋父母也只能自己过了. 把父母逗乐了, 挂了电话, 我却沉默无语.
本来准备今天同学小聚一下的,结果因故取消了. 打玩球回来,天已渐黑,一个人整了点吃的,胡乱填饱肚子,中秋大餐就这样对付过去了.不管怎样,打完球胃口不错,吃得也很香,看来也不亚于当初的盛宴了. 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琢磨着去赏月,前两个中秋虽然有月饼吃,但好象没赏月, 这也可以弥补一下没吃月饼的不足吧. 于是沐浴整冠,慎重其事穿戴整齐,怕打完球的一身臭汗亵渎了月亮女神和自己的心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外面的小风还很凉. 刚出门的时候,周围都是树,初升的月亮呈现出金黄色,藏在树梢. 渐行至开阔之处,月亮也慢慢升了起来,金黄的月亮也慢慢变得银白,天空一片湛蓝,这时候才明白月朗星稀的妙处了. 近处的路灯逐渐变得昏黄,远方的树林也成黛墨色,难道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总觉得月亮离我是如此近,那些黑的纹路几乎清晰可见了. 在东南方还有一颗泛着金黄色光芒的星星, 这就是六万年以来离地球最近的火星, 难得一见的星月同辉也赶上了,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神灵在主宰这个世界.周围很静,偶尔也能碰到几个赏月的华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小夫妇,丈夫陪着大肚子的妻子挽着手缓缓而行.突然想起了前人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看来这种寂渺的幽思古今皆同. 怔怔地盯着月亮很久,突然想到了一个很熟悉的镜头,圆圆的月亮里面是一对搂在一起坐在黑色的屋脊上面的剪影,慢慢地镜头推远,月亮也渐渐变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心形. 这个浪漫的镜头我记得很清楚是周星驰的 九品芝麻官 里面的一个镜头. 想到了周星驰,自然又想起了大话西游中关于月亮的经典对白:…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呵呵,自己也不觉哑然失笑,看来俗人就是俗人,即便念及前人的旷古幽情如月高洁,还是未免动了俗念.虽则大煞风景,有辱斯文,但也未失凡人之真.此次赏月一则星月同辉,万年一回,二则异乡赏月,情殊景同,三则心动神移,雅俗共赏,算来也不输此行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现在背井离乡,在地球的两面, “共此时”也谈不上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潇洒劲这也不是我等俗人能学得来的.唉,就这样吧,想哭就哭吧,想笑就笑吧.哭笑由人去,窗月依旧明.
咖啡好喝
2003年 中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中秋终于在网上的喧闹中, 沿着预定的轨迹,不紧不慢地渐渐远去. 窗外的月亮依然皎洁,星月依旧同辉,可现在已经不叫中秋了.当再一次说起中秋的时候,如果在加拿大的话,那应该是第四个了. 下一个中秋会在哪里度过,在加拿大在温哥华?在国内在家?还是在我现在根本就没法猜测的地方? 这都无从得知了. 总之现在的中秋已经过去了,尽管明月依旧.
两年前的九月登陆加拿大,最开始在多伦多,因为那儿有很好的朋友. 房子是朋友在我来之前找好的. 房东是一个福建人,他老爸当年很不小心地就过来了加拿大,等稳定下来后就把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了. 一家人在餐厅衣场做了很多年,有了一些积蓄,也买了几处房产. 登陆后没几天就是中秋,当时房东给我说,中秋的那天在唐人街会有Free的月饼赠送. 原来在龙城有一个月饼展,据说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月饼在中秋的时候会展出,展览结束后,那个月饼当然没有哪个人有那么大的胃口买下来的,现场就分给参观的人. 我当时刚到多伦多,忙着上ESL,何况本来也不太爱凑热闹. 后来房东去了,据说很热闹,他也没有等到分到月饼的时候. 不过有人送了房东很多月饼,房东也热情地拿出一些招呼我们几个房客了. 第一个中秋就这样迷糊地过来了,当时电话也还没装,给父母的电话也就免了.
第二个中秋的时候已经到了温哥华,当时住在一个香港人的家里. 那一家人还是不错的,对人也很好,但为人也很精明,很多细节的小帐都算得很清楚. 当然我本来也没有占小便宜的习惯,所以相处还是很融洽. 男主人以前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公司的船员,一不小心就留在了加拿大,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算安定下来. 有了稳定的工作,买了房子,车子,娶了老婆, 养了儿子女儿. 男主人在八十年代初去了一次大陆,探望了他在大陆的一些亲戚. 结果他对大陆的思维就停留在了八十年代初了,说话的时候提到大陆总是有一种天生优越感. 随便举个例子: 他很爱喝咖啡,但当时他们家的亲戚可能住在一个小的城镇,结果他想喝咖啡的时候跑遍了很多的商店,茶坊和酒楼都没有找到咖啡,最后才在一个对外的宾馆中买到咖啡. 他对大陆的印象就停留在这个地步了, 和我谈起大陆的时候, 他总能讲很多自己的经历. 人的观念一旦定性,看来还是很根深蒂固的,我也不想花那力气说服他,每次看见他得意劲有点过的时候,就笑笑说,现在变化还是很大的,你应该再回去看看.他也不以为然. 不过有一天已经有点晚了,我正在赶作业,他突然敲门进来,表现得很兴奋地问我现在北京的房价怎样. 原来他常上网,结果那天他看到北京有一处房产的价格,让他吃了一惊,折算成美元加币后摇头不已.当然除此之外,人还是很不错的. 他在一家餐厅里做面点,常带回一些他做的蛋糕等让我们尝尝. 中秋的那天刚好有个原来在这住过的青岛的小伙子过来看他们,买了一盒月饼,他把我们都叫出来,然后拿出他自己的几盒月饼让我们品尝.因为他们只会很少的国语,而我们只听得懂很少的粤语,于是第二个中秋就在英语国语粤语的混合聊天中度过了.
刚刚过去的是来加拿大的第三个中秋了,和人share一个房子. 没有在这呆了多年的房东,也就没有人招待月饼了. 昨天在网上无聊地耗了半天,等到早上一两点的时候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特意问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我很小就离家在外上学,然后就是工作,这样的生活状态对我和家人来说都已习以为常了.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真的想家了,因为……嘴馋了. 想起以前的中秋,母亲总会多做些可口的饭菜就不禁流口水. 当然这些话在电话里可是不敢乱说的. 即便这样,当我问道做什么好吃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反应还是: “做了好吃的也是我们吃啊,你们也吃不到”. 我赶紧把话题岔开,问起姐弟的情况. 父亲笑了起来,说弟弟特地提前一天给他们电话了,叮嘱他们别太省了,中秋好好庆祝一下,于是今天特地买了最好的月饼.我赶紧打趣:“是啊,现在我们也得吃盒装的月饼了啊”. 父母大笑起来. “盒装的月饼”是我弟小时候的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 当时家里过得很省,每到中秋的时候,为了省钱就买散装的月饼. 隔壁邻居是一个干部家庭, 家里刚好有和弟弟差不多大的儿女, 他们常一起玩. 于是在中秋的时候弟弟看见别人吃的是盒装的月饼,而他吃的是散装的月饼. 当时可能也就四五岁吧, 他拿着月饼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道: “别人当大干部的家里有盒装的高级月饼吃,我们家只能吃用袋装的月饼”.刚好被我母亲听见了,这样就成了一个大家常拿出来打趣的黑色幽默.时光匆匆,一转眼弟弟也长大了,姐弟几人也都离开了家,现在中秋父母也只能自己过了. 把父母逗乐了, 挂了电话, 我却沉默无语.
本来准备今天同学小聚一下的,结果因故取消了. 打玩球回来,天已渐黑,一个人整了点吃的,胡乱填饱肚子,中秋大餐就这样对付过去了.不管怎样,打完球胃口不错,吃得也很香,看来也不亚于当初的盛宴了. 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琢磨着去赏月,前两个中秋虽然有月饼吃,但好象没赏月, 这也可以弥补一下没吃月饼的不足吧. 于是沐浴整冠,慎重其事穿戴整齐,怕打完球的一身臭汗亵渎了月亮女神和自己的心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外面的小风还很凉. 刚出门的时候,周围都是树,初升的月亮呈现出金黄色,藏在树梢. 渐行至开阔之处,月亮也慢慢升了起来,金黄的月亮也慢慢变得银白,天空一片湛蓝,这时候才明白月朗星稀的妙处了. 近处的路灯逐渐变得昏黄,远方的树林也成黛墨色,难道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总觉得月亮离我是如此近,那些黑的纹路几乎清晰可见了. 在东南方还有一颗泛着金黄色光芒的星星, 这就是六万年以来离地球最近的火星, 难得一见的星月同辉也赶上了,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神灵在主宰这个世界.周围很静,偶尔也能碰到几个赏月的华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小夫妇,丈夫陪着大肚子的妻子挽着手缓缓而行.突然想起了前人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看来这种寂渺的幽思古今皆同. 怔怔地盯着月亮很久,突然想到了一个很熟悉的镜头,圆圆的月亮里面是一对搂在一起坐在黑色的屋脊上面的剪影,慢慢地镜头推远,月亮也渐渐变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心形. 这个浪漫的镜头我记得很清楚是周星驰的 九品芝麻官 里面的一个镜头. 想到了周星驰,自然又想起了大话西游中关于月亮的经典对白:…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呵呵,自己也不觉哑然失笑,看来俗人就是俗人,即便念及前人的旷古幽情如月高洁,还是未免动了俗念.虽则大煞风景,有辱斯文,但也未失凡人之真.此次赏月一则星月同辉,万年一回,二则异乡赏月,情殊景同,三则心动神移,雅俗共赏,算来也不输此行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现在背井离乡,在地球的两面, “共此时”也谈不上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潇洒劲这也不是我等俗人能学得来的.唉,就这样吧,想哭就哭吧,想笑就笑吧.哭笑由人去,窗月依旧明.
咖啡好喝
2003年 中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