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因娃非学霸而焦虑、寝食难安的家长们,读一下这篇东东:“为啥学渣反而容易成功?”(ZT)

为啥学渣反而容易成功?

前段时间偶然了解了几家中小企业,让我挺开眼界,发现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比如,一家企业专门是给自动化工厂做“电风扇”的,一年营收竟然能做十几个亿;还有一家是销售美妆用品的,假眼睫毛、眉笔等一些小件,在淘宝上能做到同领域销量前3。

这些企业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没什么学历,都自称不是学习的料,上学时成绩贼差。其实你去了解一下就知道,除了那些互联网创业领域,很多行业,尤其是实体行业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学渣”(不是贬义词,只是方便统称)。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篇文章就给各位分析一下,里面有一些我奇葩的思考,观点不见得全对,但你可能要用心看才能理解。


一、心智模式

很多书和文章的作者都会告诉你,人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智模式”的不同。但到底是怎样个不同法,大家开始语焉不详。

以我的看法,最大的不同是,有的心智模式更偏向理想,而有的心智模式更接近现实。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在把我们的心智模式往理想拔高。

比如,你写作文,主题一定要正能量才行,全然不用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考试试题,也都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全然不顾现实中,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

发现没?教育就是在不断培养你对现实的美化和简化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你去应聘一个好岗位,肯定会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漂漂亮亮,面试时,也会章法有度的表达自己的优点。

如果你是一名企划,向领导汇报方案,你会用金字塔原理,再辅以PPT进行展示,只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就会得到表扬和嘉奖,这个方案被实施后,如果效果不好,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和你没关系了。

如果你是一名营业部经理,你手下一名员工的叔叔是某位大领导,因此做了一个大业务,你们部门的业绩超额完成。

如果你够精明,就一定会进行包装,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些成绩都是因为你的九大管理举措和六大营销动作。

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动作和业绩并没有必然的逻辑,你只是运气好而已,是不能掌控的,但是你更知道,干的漂亮不如说的漂亮。

你可以把体系当成一个乌托邦,大家在里面都是演员,只要你演技好,台词溜,不出纰漏,基本就很OK了。

这些基本功,恰恰是我们在学校一直磨炼的。

然而,现实的世界却是混沌的,没有逻辑的。

如果你是个生意人,把商业模式讲的再好听也没用,你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你心里根本没什么框架和理论,只有“就事论事”的心智。

所以,很多做企业的人,嘴是很笨的,说来说去都是车轮子话,但是你信不信,要是遇到和生意具体相关的事儿,这些人反应贼快,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名校毕业的职业经理人,大庭广众下慷慨激昂的演讲,满嘴“新消费”“场景革命”,但如果他们真去创业,一般都活不过第一季。

同样的,那些商学院的教授,知名的商业顾问,但凡自己亲自下场做实业的,基本都是不得善终的。

归根结底,就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二、选择悖论

你大概听过一个叫做“选择悖论”的名词,是说没有选择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讲,学霸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是进4大行?还是去互联网?

就算选择了创业,只要稍有不顺,他们也能掉头,凭借光鲜的学业优势,再去体系内谋个职位。

所以不是有句话说嘛,只要你给自己留后路,那么你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对于学渣,他们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凡看到一个机会,一定会死磕到底。

前段时间认识一个MCN机构创始人。简单讲,MCN机构就是孵化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IP的企业。这家MCN机构总体粉丝数大概有2亿左右,是个比较大的MCN。

这个创始人很厉害,创造过很多热点事件,具有很强的市场嗅觉,特别能拿捏大众的喜好。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是传媒专业毕业的,但他仅仅是高中毕业。

他对我说,真正学传媒的高材生,肯定不会走他这条路,这些人多半会去报社当编辑,享受正道的光。

而对于他,实在不知道干啥,自己没事儿就喜欢编段子,后来就去搞微博、又搞公众号,再搞抖音,没想到自己还真是这块料。

他还说,回头想想,可能正因为自己是个学渣,找不到正规工作,不得已,只能另辟蹊径。

你如果对新媒体了解一点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个案,很多做起来的人,都是被主流体系排除在外的。

通过这个案例,你大概也能理解我曾写过的概念——“最小阻力之路”。

意思是,我们在做选择时,都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那条,就像学霸选择一个大企业,稳定、高收入,有保障。

而对于学渣,那些大企业反而是阻力最大的路,他们只能选择混沌、没有成气候的领域。

但是,这些领域早期竞争者少,反而更容易迎来野蛮增长。


三、行为模式

问你个问题,一个学生学习是为什么?你会说:很简单嘛,就是在为考试做准备?

那我接着问,考试是为了什么?其实是在为了考上好大学做准备。

我再问,考上好大学是为什么?是在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准备。
.......

发现没?我们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一直在为未来做准备,而不是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陷入到一种“不愿开始的状态”,总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

但是市场千变万化,对于一个创业者,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而且,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你准备一件事情时间越长,你越会恐惧,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思考风险点,如果出现了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应对.....

以至于最后一评估,这不能做,风险太大,算了.....

你看看那些学渣,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反而无知者无畏,啥事都是干起来再说。

讲讲另一位创业者,很年轻,不到30岁,初中毕业。15岁时去给一位教授做助理,你知道的,很多教授都在外面讲课,做咨询,需要有人打打杂,拓展客户。这小伙就干这个。

后来,小伙发现一个市场机会:培训是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很多好的讲师因为不知名,所以没有生意,而很多机构又苦于找不性价比高的讲师。

于是小伙就想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去市场上筛选好的讲师,和他们签约,优化包装他们,然后再推向市场。

你可以理解为讲师界的MCN机构,专门孵化讲师,再提供给客户。

他把这个想法和教授沟通,想一起做,教授分析了一下,列出了诸多风险点。比如,会冲淡自己的品牌,要雇很多人来推广,模式太重、品质不好把控,利润太低。总之,就是不能做。

小伙挺有野心,于是借了点钱自己搞。

现在这个平台,一年的交易金额大概有5个亿,并且已经拿到了多轮投资。

如今很多人也开始模仿他的模式,但是人家已经形成头部效应,无论讲师和客户都认准这个平台了,很难撬动。

我和这小伙聊天时,他说这个创业模式其实并不难,但是时机很重要,就看谁先抢占,结果由于自己一穷二白,没啥负担,所以才敢放开手去干。

你看,就是这样,人一旦一无所有,就容易百无禁忌,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境况变得更坏。这大概就是学渣能成事儿的一个主要行为要素。

四、最后的建议

在对低学历创业者观察时,我还有个洞见:那就是多数人都是很早就开始创业的,有人运气好,第一次就成了。而更多人是掉过无数次坑,最后摸爬滚打,才混的比较好。

所以,我觉得创业成功与否和学历并没多大关系,和年纪、韧性、勇气、地域、圈子关联更大。

因此,如果你学历不高,且比较年轻,还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可以考虑去创业。在体系内,你很难有比较优势,倒不如趁年轻搏一把。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做低成本创业的事,具体哪些项目,只要你留心就一定可以找的到。当然我不是忽悠,创业真的是冒风险,这个社会只要你勤奋一点,也能过的不错,但是风险和收益是对等关系,你想做成大事,一定要冒风险。

如果你是个好学生,那么就去体系内发展,一心一意争取晋升,要知道当个高管是件蛮舒服的事儿,收入拿很高,还能坐享公司平台给你带来的其他收益,也不用你担风险,这个性价比要比创业好很多。

第三种情况,是上了年纪,还在体系内混的很一般的人,那我的建议是,不要头脑发热辞职创业,而是要先保证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利于业余时间去探索新机会。等机会成熟时,收益很明确时,才考虑出来。

总之吧,不论怎样,大家都要相信希望的存在,这也是我和一些中小企业家接触最大的收获。

这帮人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遇到再不顺的事儿,都有股不服软的劲头。

想起红杉资本沈南鹏曾说过:他走过许多国家,写过很多创业者。但任何一个地方,都见不到像中国那么多勤奋而又渴望成功的人。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因娃非学霸而焦虑、寝食难安的家长们,读一下这篇东东:“为啥学渣反而容易成功?”(ZT) +1

    为啥学渣反而容易成功?

    前段时间偶然了解了几家中小企业,让我挺开眼界,发现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比如,一家企业专门是给自动化工厂做“电风扇”的,一年营收竟然能做十几个亿;还有一家是销售美妆用品的,假眼睫毛、眉笔等一些小件,在淘宝上能做到同领域销量前3。

    这些企业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没什么学历,都自称不是学习的料,上学时成绩贼差。其实你去了解一下就知道,除了那些互联网创业领域,很多行业,尤其是实体行业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学渣”(不是贬义词,只是方便统称)。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篇文章就给各位分析一下,里面有一些我奇葩的思考,观点不见得全对,但你可能要用心看才能理解。


    一、心智模式

    很多书和文章的作者都会告诉你,人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智模式”的不同。但到底是怎样个不同法,大家开始语焉不详。

    以我的看法,最大的不同是,有的心智模式更偏向理想,而有的心智模式更接近现实。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在把我们的心智模式往理想拔高。

    比如,你写作文,主题一定要正能量才行,全然不用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考试试题,也都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全然不顾现实中,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

    发现没?教育就是在不断培养你对现实的美化和简化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你去应聘一个好岗位,肯定会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漂漂亮亮,面试时,也会章法有度的表达自己的优点。

    如果你是一名企划,向领导汇报方案,你会用金字塔原理,再辅以PPT进行展示,只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就会得到表扬和嘉奖,这个方案被实施后,如果效果不好,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和你没关系了。

    如果你是一名营业部经理,你手下一名员工的叔叔是某位大领导,因此做了一个大业务,你们部门的业绩超额完成。

    如果你够精明,就一定会进行包装,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些成绩都是因为你的九大管理举措和六大营销动作。

    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动作和业绩并没有必然的逻辑,你只是运气好而已,是不能掌控的,但是你更知道,干的漂亮不如说的漂亮。

    你可以把体系当成一个乌托邦,大家在里面都是演员,只要你演技好,台词溜,不出纰漏,基本就很OK了。

    这些基本功,恰恰是我们在学校一直磨炼的。

    然而,现实的世界却是混沌的,没有逻辑的。

    如果你是个生意人,把商业模式讲的再好听也没用,你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你心里根本没什么框架和理论,只有“就事论事”的心智。

    所以,很多做企业的人,嘴是很笨的,说来说去都是车轮子话,但是你信不信,要是遇到和生意具体相关的事儿,这些人反应贼快,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名校毕业的职业经理人,大庭广众下慷慨激昂的演讲,满嘴“新消费”“场景革命”,但如果他们真去创业,一般都活不过第一季。

    同样的,那些商学院的教授,知名的商业顾问,但凡自己亲自下场做实业的,基本都是不得善终的。

    归根结底,就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二、选择悖论

    你大概听过一个叫做“选择悖论”的名词,是说没有选择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讲,学霸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是进4大行?还是去互联网?

    就算选择了创业,只要稍有不顺,他们也能掉头,凭借光鲜的学业优势,再去体系内谋个职位。

    所以不是有句话说嘛,只要你给自己留后路,那么你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对于学渣,他们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凡看到一个机会,一定会死磕到底。

    前段时间认识一个MCN机构创始人。简单讲,MCN机构就是孵化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IP的企业。这家MCN机构总体粉丝数大概有2亿左右,是个比较大的MCN。

    这个创始人很厉害,创造过很多热点事件,具有很强的市场嗅觉,特别能拿捏大众的喜好。

    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是传媒专业毕业的,但他仅仅是高中毕业。

    他对我说,真正学传媒的高材生,肯定不会走他这条路,这些人多半会去报社当编辑,享受正道的光。

    而对于他,实在不知道干啥,自己没事儿就喜欢编段子,后来就去搞微博、又搞公众号,再搞抖音,没想到自己还真是这块料。

    他还说,回头想想,可能正因为自己是个学渣,找不到正规工作,不得已,只能另辟蹊径。

    你如果对新媒体了解一点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个案,很多做起来的人,都是被主流体系排除在外的。

    通过这个案例,你大概也能理解我曾写过的概念——“最小阻力之路”。

    意思是,我们在做选择时,都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那条,就像学霸选择一个大企业,稳定、高收入,有保障。

    而对于学渣,那些大企业反而是阻力最大的路,他们只能选择混沌、没有成气候的领域。

    但是,这些领域早期竞争者少,反而更容易迎来野蛮增长。


    三、行为模式

    问你个问题,一个学生学习是为什么?你会说:很简单嘛,就是在为考试做准备?

    那我接着问,考试是为了什么?其实是在为了考上好大学做准备。

    我再问,考上好大学是为什么?是在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做准备。
    .......

    发现没?我们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一直在为未来做准备,而不是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陷入到一种“不愿开始的状态”,总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

    但是市场千变万化,对于一个创业者,当你准备好的时候,这个机会也没有了。

    而且,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你准备一件事情时间越长,你越会恐惧,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你会不断的思考风险点,如果出现了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应对.....

    以至于最后一评估,这不能做,风险太大,算了.....

    你看看那些学渣,没有接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反而无知者无畏,啥事都是干起来再说。

    讲讲另一位创业者,很年轻,不到30岁,初中毕业。15岁时去给一位教授做助理,你知道的,很多教授都在外面讲课,做咨询,需要有人打打杂,拓展客户。这小伙就干这个。

    后来,小伙发现一个市场机会:培训是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很多好的讲师因为不知名,所以没有生意,而很多机构又苦于找不性价比高的讲师。

    于是小伙就想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去市场上筛选好的讲师,和他们签约,优化包装他们,然后再推向市场。

    你可以理解为讲师界的MCN机构,专门孵化讲师,再提供给客户。

    他把这个想法和教授沟通,想一起做,教授分析了一下,列出了诸多风险点。比如,会冲淡自己的品牌,要雇很多人来推广,模式太重、品质不好把控,利润太低。总之,就是不能做。

    小伙挺有野心,于是借了点钱自己搞。

    现在这个平台,一年的交易金额大概有5个亿,并且已经拿到了多轮投资。

    如今很多人也开始模仿他的模式,但是人家已经形成头部效应,无论讲师和客户都认准这个平台了,很难撬动。

    我和这小伙聊天时,他说这个创业模式其实并不难,但是时机很重要,就看谁先抢占,结果由于自己一穷二白,没啥负担,所以才敢放开手去干。

    你看,就是这样,人一旦一无所有,就容易百无禁忌,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反正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境况变得更坏。这大概就是学渣能成事儿的一个主要行为要素。

    四、最后的建议

    在对低学历创业者观察时,我还有个洞见:那就是多数人都是很早就开始创业的,有人运气好,第一次就成了。而更多人是掉过无数次坑,最后摸爬滚打,才混的比较好。

    所以,我觉得创业成功与否和学历并没多大关系,和年纪、韧性、勇气、地域、圈子关联更大。

    因此,如果你学历不高,且比较年轻,还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可以考虑去创业。在体系内,你很难有比较优势,倒不如趁年轻搏一把。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做低成本创业的事,具体哪些项目,只要你留心就一定可以找的到。当然我不是忽悠,创业真的是冒风险,这个社会只要你勤奋一点,也能过的不错,但是风险和收益是对等关系,你想做成大事,一定要冒风险。

    如果你是个好学生,那么就去体系内发展,一心一意争取晋升,要知道当个高管是件蛮舒服的事儿,收入拿很高,还能坐享公司平台给你带来的其他收益,也不用你担风险,这个性价比要比创业好很多。

    第三种情况,是上了年纪,还在体系内混的很一般的人,那我的建议是,不要头脑发热辞职创业,而是要先保证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利于业余时间去探索新机会。等机会成熟时,收益很明确时,才考虑出来。

    总之吧,不论怎样,大家都要相信希望的存在,这也是我和一些中小企业家接触最大的收获。

    这帮人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遇到再不顺的事儿,都有股不服软的劲头。

    想起红杉资本沈南鹏曾说过:他走过许多国家,写过很多创业者。但任何一个地方,都见不到像中国那么多勤奋而又渴望成功的人。

    • 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学习不好大多比较谦恭,这点比牛轰轰还是招人喜欢的 +2
      • 美国大公司好像都是学霸办的 +1
        • 马云应该是学渣
          • 所以我强调在美国,这用词之精准。。。马云的公司在美国就办不起来 +1
    • 理科生都懒得驳这种鸡汤文,幸存者偏差效应了解一下哦,学渣反而容易成功???绝大部分学渣们是不成功的好吗,是容易成虫好吗. 再有,创业就成功???the failure rate of startups was around 90% +10
      • 就是,基数庞大而已。如果学霸成功的机会是50%,学渣成功的机会也许就有1%。 +3
      • 看兄好不容易给俺们无依无靠的学渣熊娃家长们套上了一个大葱花饼,你非得来告诉俺们,这饼不是神笔马良画的,岂不是在俺们伤痕累累的小心脏上撒了一瓶盐?😂😂 +3
      • 一是幸存者偏差,二是很多领域确实不需要高学历(学渣并不一定笨),三是某些地方 “成功” 的要素之一是降低道德标准... 几样加在一起,一篇励志鸡汤文就有了... +2
    • 天赋粗分大约分两种,一种是booksmart,一种是streetsmart,最容易成功的人是两者兼而有之。相比起来,现代社会的演变已经形成了booksmart是成功的一个门槛,社会资源也更加偏向booksmart,单单凭借streetsmart想要成功的道路远远要比以前艰难的多。 +1
      • 是华人社会,不是现代社会。 +2
        • 举个几个例子。例一,
          大家都知道这里政府里充满了college毕业的人,但这些人的晋升之路已经越来越窄,经理以上的职位基本上需要本科以上,对仕途有追求的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读parttime的master。例二,对门邻居现在city里工作,是个小头目,高中毕业,水电气牌照拿满,但是现在如果没有college毕业是没资格拿牌的。例三但凡你在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公司,查一下公司高管的履历就知道学历的重要性。公司里一个资历最差的VP,管销售的,属于
          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主,毕业于加拿大一个三线学校本科,也是在拿了western的MBA后才有机会升的职。
          • 你说的这些例子里面,谁是book smart?
            • 证明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没文凭连机会都没有。读书就得booksmart,程度不同而已。 +1
    • 我觉得就是后劲儿,以前讨论过的。早早地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没有抗压力了,只好平躺了。学渣一般都是不用功的娃,以后懂事儿了静下心来用点功,再跳一跳不难。 +5
      • 没用过的处女脑,就想着日后突然出人头地,大概率的要幻灭 +4
        • 这可能吗? 学渣也得上学啊,80/20 rule, 花20%的力气拿80%的结果,剩下80%职场上用。 +2
      • 有些事情努力晚了就来不及或者结果会差很多。 +2
      • 有数据说排名20-30%左右的成功机率最高,这种娃很多没有花太多精力在学习上,分数差不多90+-。剩下的时间或社交体育琴棋书画,或思想天马行空。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后劲肯定大。
    • 文章思路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再细分, +2
      学覇学渣都有真假。刷题的肯定是假学霸,为了高分,把思维禁锢了。学渣也有假学渣,思维活跃,心思不在学习上。再加上情商,财商,商商,逆商等无数商的作用,怎么下结论?看看咱们那个年代,毕业工作单位好的,就是鸡肋。几年十年下来,心思活络工作单位差的一个个都自己开公司做生意的了。
    • 逃学的最容易成功,学校培养的就是机器的螺丝钉 +1
    • 阿Q精神。和"老师说我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学习"是一个意思。 +4
    • 学渣还是更难成功的,一个是幸存者偏差,大家都盯着成功的学渣和失败的学霸而已;另一个是学渣多,十亿学渣赌大小,能连中十次的有一百万,连中二十次的有一千,连中三十次的也可能出一两个;没啥,基本的概率而已。这种分析就是典型的先射箭后画靶。 +2
      • 我觉得没有人会为了成功特意去当学渣,这种说法不过是有个念想吧了,令我们不至于太绝望。😂 +2
    • 一个好汉三个帮才是成功的关键
    • 文科啥妞写好的七评学习的文章:为啥学渣反而容易成功?为啥学霸容易成功?为啥学霸不容易成功?为啥学渣不容易成功?习主席点赞,辩证唯物主义的好教材
    • 过去读书时看过很多创业的故事。总结一句话就是西方人敢想敢干,和福建人的成功异曲同工。如果你是比尔盖兹的父母,你会同意儿子休学创业吗?至少我看不出微软在当时有任何的竞争优势。
    • 行行出状元就是这道理。street smart太重要了,网上聊天都能看出一二来。booksmart和streetsmart不矛盾,两个都有的,职场创业会顺利不少
    • 一看这标题,就觉得这作者没学过统计学,哈哈,学霸,非学霸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成功的学霸和成功的非学霸,有共性的,那些共性才是成功的关键. +2
      曾经有一位教授就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比较,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类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两类人群有很多的差别,但是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在他们的生活中至少出现过一次或多次的失败。他们曾经或多或少的有过被解雇,被侮辱的经历。但是他们把这些危机看作转折点,尽管发生的事情不好,他们却总是能积极地看待这些事情。
      • 耐力好抗挫能力强!
    • 俺总觉得老中太看重学习成绩,成绩90+就行了。如果高分是顺便的也行。刻意去追求,分分必争真的是限制了娃的格局。 +1
      • 有时候也是无奈,作为最被打压的族裔,社会地位最低的族裔,读书好几乎成为了最容易出头的一条路。
    • 创业成功可不算成功,见过太多兴也勃焉败也忽焉的创业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