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Ad by
  •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加拿大新天地工作移民诚聘求职顾问&行业导师!

zt哈佛为他专门开设专业, 一代“神童”最后却做了普通工作, 他的人生失败了吗?

https://mp.weixin.qq.com/s/tnvZ8GU2a-nDkKBVpUVhiQ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留学全知道 ,作者暖暖

这似乎又是一个名校学子,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Matthew Cappucci,从小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频繁上当地电视与新闻,还被媒体形容为“神童”(whiz kid)。18岁那年,更是被哈佛录取,还获得艾美奖奖学金,风光无限。

但是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呢?


Matthew如今是一名气象播报员,有人说,曾经大家都崇拜的神童,如今却为大家预测天气,是大材小用了,难免为他感到惋惜。

但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图为Matthew



为了抢人,
哈佛为“牛娃”专门开设一个专业?

至今在谷歌上搜索Matthew Cappucci,还能看到关于Matthew的种种“传奇”。

Matthew出生于马萨诸塞州。5岁时,小Matthew就对妈妈说,以后想当气象播报员;



9岁时,Matthew发现自己的演讲天赋,并为学校的广播系统向全校师生播报天气;

12岁时,他把第一篇天气预测播报寄往《华盛顿邮报》,并被《华盛顿邮报》刊登。

13岁时,在帕特里克州长2010年的就职庆典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演讲;



14 岁时,Matthew成为美国气象学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演讲者,并在那里,发表了一篇关于“边界相关的水龙卷”的主题演讲。



之后,他成为各大新闻电视台的常客,与新闻主播们“谈笑风生”。


摄于2013年 
马修与WCVB——TV新闻团队的合影

18岁时,更是获得艾美奖学金,去艾美奖现场对大牌明星演讲,举手投足散发出自信以及知识的魅力。



2015年,18岁的Matthew已在气象界声名鹊起。

那一年,他申请了康奈尔和哈佛,都被录取了。可是,Matthew两个都不想去,因为Matthew一心想要读气象学专业,但当年,哈佛偏偏没有这个专业。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国内自媒体说,为了“抢到”Matthew,哈佛特意开“绿灯”,为Matthew单独开设了这个专业。

但事实情况是,Matthew原本要去Lyndon State College,因为这个学校的气象学项目非常有名,最后是Matthew的妈妈最终说服儿子去哈佛。

Matthew在读到大二的时候,哈佛才专门开设了气象学专业,Matthew成为该专业唯一的学生


Matthew为华盛顿邮报录制关于解说雾虹的视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Matthew说自己在哈佛的第一年过得并不开心,直到大二,通过两位哈佛教授的帮助,哈佛才开设了Atmosphere Science 这个专业。

可以说,Matthew是这个专业的真爱粉了。

哈佛也很给力,尽管该系只有Matthew唯一一个学生,但是也是倾尽所能为Matthew提供资源。

比如搭建教师团队,哈佛的教授不够用时,就与隔壁的麻省理工合作,为Matthew上课;还比如,帮Matthew联系气象研究和环境保护机构,支持他搞科研等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哈佛为一个学生单独开设一个专业,其实也算是哈佛的“传统”。

被称为我国恢复高考后,“哈佛本科中国第一女子”的王燕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去哈佛读书时,她就注意到,哈佛大学是非常鼓励学生开发自己兴趣的,“如果你在各系已设定的专业里找不到自己希望学习的专业,那你则可以在咨询有关的教授和科系之后自己创建新的专业并注册。”

这点恐怕是没几个学校能够做到。

2019年,Matthew正式从哈佛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气象播报员。





从哈佛毕业后,泯然众人?

Matthew的故事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高开低走”的故事。

曾经那么优秀的一个小孩,在小小年纪就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常客,面对大人和镜头都毫不怯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但是,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后,也难免“泯然众人”,做着普通的工作。

的确,不少哈佛学子被寄予厚望,在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与领袖,但是如果以工作、薪资的多寡来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泯然众人”,未免过于单一。 


更何况,哈佛对学生的教育宗旨,从来不是以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单一“成功学”为标准。

如果你有关注过,你会发现,在哈佛,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院训”与slogan。

比如,佛教育学院的院训是"learn to change the world"(学着改变世界);

哈佛肯尼迪学院的院训为"ask what you can do"(问问你能做什么)......

这不禁让人想起哈佛的通识教育

在哈佛,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完成八类通识教育课程,而且是必修课,它们分别是:


美学与解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理,伦理,生命科学体系,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与社会以及美国与世界。

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让很多中国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送孩子上名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过于技术的教育只能培养工匠型人才,过于功利的教育难以建立学生的道德感和对人类的责任。”

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才会让我们看到为什么很多哈佛学生充满天真与好奇心,很多哈佛毕业生充满情怀、正义与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比如,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自己在哈佛就读时,十分自卑,一度想到退学,但是在社区做义工时,她所遇到的那些来自底层家庭的孩子改变了她,让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格局。


她说,“许多人曾经为我打开过一扇门,因此我必须拼尽全力,为他人打开更多的门。”



在成为扎卡伯格的妻子后,她也在不遗余力完成自己当初的“使命”。

她成立非营利机构The Primary School,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教育;

2016年,她和丈夫一起宣布捐出所持股份的99%,成立一个旨在发展教育、医学、科学的慈善机构CZI(扎克伯格也毕业于哈佛哦)。



还有站上TED演讲台的华裔女生Michelle Kuo 。



在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前途无量的她却选择回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这个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监狱担任老师,同时,也为乡村里辍学的孩子教英语。

右边为Michelle Kuo


以及,曾培养出哈佛女儿的母亲虞文。她的女儿从哈佛毕业后拿到华尔街顶尖投行的工作Offer,对方开出了几十万美金的年薪,但是她却放弃了,而是选择到剑桥继续求学,去研究与学习自己觉得更有意义的方向(未来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

回到Matthew本身,虽然他不是那种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但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

况且,在Matthew看来,自己的工作远不止人们看上去的预测天气这么简单。

用Matthew自己的话来形容,“我不认为我的工作只是提供天气,尽管听起来很老套,但这有关于教育、告知和启发。”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不同于一般的气象播报员,Matthew会深入研究他认为有趣的天气现象。

比如,为什么秋天带着一种独特而清脆的气味到来,这种腐烂的树叶气味可以追溯到加拿大的哈德逊湾;

冬天来临的时候,他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那时的日出看起来像一个汉堡包;

在推特上,他经常发布视频,解释奇怪的云形成的原因,充满活力的日落和恶劣的天气事件;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问Matthew为什么天空看起来是这样的,他们可能会收到一段两分钟长的视频。

总而言之,他把这份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Matthew在德克萨斯州斯特林市附近的装甲卡车上
记录 EF3 龙卷风

培养孩子长大,是功利地盼望他们进常青藤后赚大钱,还是希望他们能有善良、求知的心;以及拥有自己的热情、专注力,即使这份热情与专注力,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金钱。

这是每个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离不开父母的智慧与“托举”

每逢放榜季,很多人都会去研究,最终被哈佛录取的,究竟是一波怎样的小孩。


其实,Matthew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学术成绩好当然是先决条件,但是要知道每年申请哈佛的学生中,至少有几千人是全美各个高中的第一名,更是有无数人拿到满分的SAT和GPA,而录取只有一千八百名。

但如果要从这被录取的一千八百名学生中找共通点,你会发现这些学生都往往有自己非常热爱或者擅长的方向,也具备很强的内驱力。

每年,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都会对进入校园的新生进行一份详尽的问卷调查。


我们扒每一届学生的问卷结果,可以看到“My own expections"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大动机。


哈佛2024届调查结果
79.0%的受访同学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是“哈佛人”的共通点。

前面说了,小Matthew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清楚自己长大后想要出现在电视台上,为大家播报新闻。

在进入哈佛以前,他所做的科研项目、课外活动也都跟气象学息息相关;他成为学校气象播报员、四处参加演讲与汇报,哈佛所看重的领导力与组织力,也从中可以窥见。

《Harvard Magzine》对Matthew的专题报道,曾这样描述到,“研究雷达数据成为他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他醒来时做的第一件事。

这种对气象学发自肺腑的热爱,是包装不出来的。



都说“牛娃”背后,往往都有强大的“牛妈牛爸”,事实上,Matthew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分别是护士和建筑师),但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俩在儿子的教育上还是颇有格局与智慧。

在还是婴儿时,小Matthew发音的第一单词不是妈妈、爸爸,而是“wind meter”(风速表)。

Matthew的爸爸注意到儿子对屋顶上的旋转仪器很着迷,于是给他看了一部关于 PBS 的龙卷风纪录片,自此,Matthew对气象的热爱更加无法自拔。

Matthew的妈妈也很支持儿子的热爱,儿子会识字后,便给他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气象相关书籍。

即使夫妻俩对气象学一窍不通,但是看到儿子喜欢,就一个字“买”!

更疯狂的是,“每当暴风雨来临时,一家人会跳上车。”Matthew的妈妈说:“他(Matthew)会毫不犹豫地在凌晨两点叫醒我们去追风暴,这样他就可以去拍闪电的照片。” 


可以想象,如果Matthew的父母没有及时敏锐地发现儿子对气象的热情,或者认为儿子的热爱是不务正业的,Matthew可能不会走到哈佛,也不会在气象学领域收获今天的成就。


左一为11岁的Matthew
正在为癌症研究机构摆摊筹集资金

当然,Matthew是幸运的,从小就发现了自己充满热情的方向,更多的孩子,包括成年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找不到生命的火苗,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更别提找到意义感。

但我一直相信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来,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喜欢音乐、艺术这些听上去正常,也高大上的东西,而有的孩子喜欢研究蚂蚁或者昆虫,这些仿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Matthew天生痴迷于雷电、暴风雨,并且喜欢在雨天去“追赶”这些危险的天气,如果换成其他家长,可能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觉得这是一件危险的事,而将这个爱好扼杀于摇篮。

而喜欢研究蚂蚁的孩子,说不定就是未来的昆虫学家。

总而言之,家长要用心去看,用眼睛去观察,如果你的孩子痴迷于某件事情(只要不犯法也不伤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收获了一个“神仙”孩子。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zt哈佛为他专门开设专业, 一代“神童”最后却做了普通工作, 他的人生失败了吗? +1

    https://mp.weixin.qq.com/s/tnvZ8GU2a-nDkKBVpUVhiQ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留学全知道 ,作者暖暖

    这似乎又是一个名校学子,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Matthew Cappucci,从小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频繁上当地电视与新闻,还被媒体形容为“神童”(whiz kid)。18岁那年,更是被哈佛录取,还获得艾美奖奖学金,风光无限。

    但是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呢?


    Matthew如今是一名气象播报员,有人说,曾经大家都崇拜的神童,如今却为大家预测天气,是大材小用了,难免为他感到惋惜。

    但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图为Matthew



    为了抢人,
    哈佛为“牛娃”专门开设一个专业?

    至今在谷歌上搜索Matthew Cappucci,还能看到关于Matthew的种种“传奇”。

    Matthew出生于马萨诸塞州。5岁时,小Matthew就对妈妈说,以后想当气象播报员;



    9岁时,Matthew发现自己的演讲天赋,并为学校的广播系统向全校师生播报天气;

    12岁时,他把第一篇天气预测播报寄往《华盛顿邮报》,并被《华盛顿邮报》刊登。

    13岁时,在帕特里克州长2010年的就职庆典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演讲;



    14 岁时,Matthew成为美国气象学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演讲者,并在那里,发表了一篇关于“边界相关的水龙卷”的主题演讲。



    之后,他成为各大新闻电视台的常客,与新闻主播们“谈笑风生”。


    摄于2013年 
    马修与WCVB——TV新闻团队的合影

    18岁时,更是获得艾美奖学金,去艾美奖现场对大牌明星演讲,举手投足散发出自信以及知识的魅力。



    2015年,18岁的Matthew已在气象界声名鹊起。

    那一年,他申请了康奈尔和哈佛,都被录取了。可是,Matthew两个都不想去,因为Matthew一心想要读气象学专业,但当年,哈佛偏偏没有这个专业。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国内自媒体说,为了“抢到”Matthew,哈佛特意开“绿灯”,为Matthew单独开设了这个专业。

    但事实情况是,Matthew原本要去Lyndon State College,因为这个学校的气象学项目非常有名,最后是Matthew的妈妈最终说服儿子去哈佛。

    Matthew在读到大二的时候,哈佛才专门开设了气象学专业,Matthew成为该专业唯一的学生


    Matthew为华盛顿邮报录制关于解说雾虹的视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Matthew说自己在哈佛的第一年过得并不开心,直到大二,通过两位哈佛教授的帮助,哈佛才开设了Atmosphere Science 这个专业。

    可以说,Matthew是这个专业的真爱粉了。

    哈佛也很给力,尽管该系只有Matthew唯一一个学生,但是也是倾尽所能为Matthew提供资源。

    比如搭建教师团队,哈佛的教授不够用时,就与隔壁的麻省理工合作,为Matthew上课;还比如,帮Matthew联系气象研究和环境保护机构,支持他搞科研等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哈佛为一个学生单独开设一个专业,其实也算是哈佛的“传统”。

    被称为我国恢复高考后,“哈佛本科中国第一女子”的王燕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去哈佛读书时,她就注意到,哈佛大学是非常鼓励学生开发自己兴趣的,“如果你在各系已设定的专业里找不到自己希望学习的专业,那你则可以在咨询有关的教授和科系之后自己创建新的专业并注册。”

    这点恐怕是没几个学校能够做到。

    2019年,Matthew正式从哈佛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气象播报员。





    从哈佛毕业后,泯然众人?

    Matthew的故事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高开低走”的故事。

    曾经那么优秀的一个小孩,在小小年纪就成为各大电视台的常客,面对大人和镜头都毫不怯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

    但是,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后,也难免“泯然众人”,做着普通的工作。

    的确,不少哈佛学子被寄予厚望,在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与领袖,但是如果以工作、薪资的多寡来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泯然众人”,未免过于单一。 


    更何况,哈佛对学生的教育宗旨,从来不是以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单一“成功学”为标准。

    如果你有关注过,你会发现,在哈佛,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院训”与slogan。

    比如,佛教育学院的院训是"learn to change the world"(学着改变世界);

    哈佛肯尼迪学院的院训为"ask what you can do"(问问你能做什么)......

    这不禁让人想起哈佛的通识教育

    在哈佛,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完成八类通识教育课程,而且是必修课,它们分别是:


    美学与解释性理解,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理,伦理,生命科学体系,物理宇宙科学,世界与社会以及美国与世界。

    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让很多中国家长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送孩子上名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过于技术的教育只能培养工匠型人才,过于功利的教育难以建立学生的道德感和对人类的责任。”

    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才会让我们看到为什么很多哈佛学生充满天真与好奇心,很多哈佛毕业生充满情怀、正义与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

    比如,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自己在哈佛就读时,十分自卑,一度想到退学,但是在社区做义工时,她所遇到的那些来自底层家庭的孩子改变了她,让她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格局。


    她说,“许多人曾经为我打开过一扇门,因此我必须拼尽全力,为他人打开更多的门。”



    在成为扎卡伯格的妻子后,她也在不遗余力完成自己当初的“使命”。

    她成立非营利机构The Primary School,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教育;

    2016年,她和丈夫一起宣布捐出所持股份的99%,成立一个旨在发展教育、医学、科学的慈善机构CZI(扎克伯格也毕业于哈佛哦)。



    还有站上TED演讲台的华裔女生Michelle Kuo 。



    在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前途无量的她却选择回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这个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监狱担任老师,同时,也为乡村里辍学的孩子教英语。

    右边为Michelle Kuo


    以及,曾培养出哈佛女儿的母亲虞文。她的女儿从哈佛毕业后拿到华尔街顶尖投行的工作Offer,对方开出了几十万美金的年薪,但是她却放弃了,而是选择到剑桥继续求学,去研究与学习自己觉得更有意义的方向(未来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结合)。

    回到Matthew本身,虽然他不是那种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但他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

    况且,在Matthew看来,自己的工作远不止人们看上去的预测天气这么简单。

    用Matthew自己的话来形容,“我不认为我的工作只是提供天气,尽管听起来很老套,但这有关于教育、告知和启发。”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不同于一般的气象播报员,Matthew会深入研究他认为有趣的天气现象。

    比如,为什么秋天带着一种独特而清脆的气味到来,这种腐烂的树叶气味可以追溯到加拿大的哈德逊湾;

    冬天来临的时候,他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那时的日出看起来像一个汉堡包;

    在推特上,他经常发布视频,解释奇怪的云形成的原因,充满活力的日落和恶劣的天气事件;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问Matthew为什么天空看起来是这样的,他们可能会收到一段两分钟长的视频。

    总而言之,他把这份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Matthew在德克萨斯州斯特林市附近的装甲卡车上
    记录 EF3 龙卷风

    培养孩子长大,是功利地盼望他们进常青藤后赚大钱,还是希望他们能有善良、求知的心;以及拥有自己的热情、专注力,即使这份热情与专注力,并不会给他带来多少金钱。

    这是每个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离不开父母的智慧与“托举”

    每逢放榜季,很多人都会去研究,最终被哈佛录取的,究竟是一波怎样的小孩。


    其实,Matthew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学术成绩好当然是先决条件,但是要知道每年申请哈佛的学生中,至少有几千人是全美各个高中的第一名,更是有无数人拿到满分的SAT和GPA,而录取只有一千八百名。

    但如果要从这被录取的一千八百名学生中找共通点,你会发现这些学生都往往有自己非常热爱或者擅长的方向,也具备很强的内驱力。

    每年,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都会对进入校园的新生进行一份详尽的问卷调查。


    我们扒每一届学生的问卷结果,可以看到“My own expections"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大动机。


    哈佛2024届调查结果
    79.0%的受访同学压力来源是自我期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是“哈佛人”的共通点。

    前面说了,小Matthew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清楚自己长大后想要出现在电视台上,为大家播报新闻。

    在进入哈佛以前,他所做的科研项目、课外活动也都跟气象学息息相关;他成为学校气象播报员、四处参加演讲与汇报,哈佛所看重的领导力与组织力,也从中可以窥见。

    《Harvard Magzine》对Matthew的专题报道,曾这样描述到,“研究雷达数据成为他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他醒来时做的第一件事。

    这种对气象学发自肺腑的热爱,是包装不出来的。



    都说“牛娃”背后,往往都有强大的“牛妈牛爸”,事实上,Matthew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分别是护士和建筑师),但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俩在儿子的教育上还是颇有格局与智慧。

    在还是婴儿时,小Matthew发音的第一单词不是妈妈、爸爸,而是“wind meter”(风速表)。

    Matthew的爸爸注意到儿子对屋顶上的旋转仪器很着迷,于是给他看了一部关于 PBS 的龙卷风纪录片,自此,Matthew对气象的热爱更加无法自拔。

    Matthew的妈妈也很支持儿子的热爱,儿子会识字后,便给他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气象相关书籍。

    即使夫妻俩对气象学一窍不通,但是看到儿子喜欢,就一个字“买”!

    更疯狂的是,“每当暴风雨来临时,一家人会跳上车。”Matthew的妈妈说:“他(Matthew)会毫不犹豫地在凌晨两点叫醒我们去追风暴,这样他就可以去拍闪电的照片。” 


    可以想象,如果Matthew的父母没有及时敏锐地发现儿子对气象的热情,或者认为儿子的热爱是不务正业的,Matthew可能不会走到哈佛,也不会在气象学领域收获今天的成就。


    左一为11岁的Matthew
    正在为癌症研究机构摆摊筹集资金

    当然,Matthew是幸运的,从小就发现了自己充满热情的方向,更多的孩子,包括成年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找不到生命的火苗,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更别提找到意义感。

    但我一直相信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来,有些孩子可能天生喜欢音乐、艺术这些听上去正常,也高大上的东西,而有的孩子喜欢研究蚂蚁或者昆虫,这些仿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Matthew天生痴迷于雷电、暴风雨,并且喜欢在雨天去“追赶”这些危险的天气,如果换成其他家长,可能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觉得这是一件危险的事,而将这个爱好扼杀于摇篮。

    而喜欢研究蚂蚁的孩子,说不定就是未来的昆虫学家。

    总而言之,家长要用心去看,用眼睛去观察,如果你的孩子痴迷于某件事情(只要不犯法也不伤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收获了一个“神仙”孩子。 

     

    • 一个完成了儿时梦想,而且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人,还有比这正成功的人生吗? +5
    • 这娃幸运,从小知道自己喜欢啥,能以兴趣出名,进大学,找工作。Getting paid for doing what you like. 工作的最高境界. +5
    • 转微信,要三思 +3
    • 这类文章是拿哈佛来刷流量。哈佛不是什么科都好。他在哈佛读气象,还不如去那个小college. 就算HBS 出来,大把人就一份养家的专业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