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切片解讀,內外科醫生,在住院醫生期間,都去病理科上過課,切片影像可以直接上螢幕,不過,因為切片小,通常要放大顯影,僅僅一個血樣case,大約25個slides,40倍放大(傳統電子顯微鏡,通常用60倍放大)壓縮後的影像存量是40GB,所以pathology 只存10年slide,不存電子資料,

我相信AI會對檢錯有幫助,但是要把這麼大範圍的專科病檢,真的由AI判斷,並且成為有法律責任的病理報告,應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照片是現在病理科最基礎的病理切片和電子顯微鏡,大部分的醫生都會用,但是除了pathologist,沒有哪個醫生敢挑戰pathologist 的決定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知道安省中学成绩注水, 没想到麦马医学院只要三年,好像其他医学院一般都是五年的,这种速成班能培养出好医生吗? +4
    • 其他医学院4年,麦马毕业的以家庭医生为主 +2
      • 没有的事儿,可以查carms match 结果。安省家庭医生比例最大的医学院一般是queens and Ottawa ,这是传统,没有卷的意思。 +4
        • queens和Ottawa,western 医学院都是排名100之外的,还不如Alberta的那两个,也不如魁省的那两个。当然,能进任何一个都阿弥陀佛。😂 +1
          • 排名有什么意义,又不是用统一试卷考试。 +3
            • 排名多数是研究实力的世界级层面的横向比较。 +1
              多大的研究实力最强,所以是加拿大第一世界第十。麦马是多少我不记得了36?加国第四。阿省的是80-90名吧!这些都是实力。(教授,研究成果,设备,资源....)孩子们如果有能力进入任何一个院校都是阿弥陀佛的事!挑offer?那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啊!
              • 阿尔伯塔大学医学院教授前年得了一个诺贝尔医学奖,名气大增。 +2
                • 学校因有优秀的人才而优秀,排名不能使人优秀反而堕落。 +1
          • 记得看过一个医学生对学校满意度排名,western医学院是满意度最高的医学院。 +3
    • 一般是四年,麦马不休暑假。内容一样的要学。 +5
      • 暑假也上课的话就没时间做科研 +1
        • 好好学习不香吗? +2
          • 只学习不做科研的话match专科医生比较困难 +5
            • 你是医生?
            • 麦马match专科医生比例不低。 +4
              • 麦马是好的投资。 +1
                • 说的就跟你拿了offer一样。lol +1
                  • 你这样讽刺挖苦就没劲了,有理说理。 +2
                    • 你先🉐️能进去吧?麦马医学院是个公开投资的地方吗? +1
                      • 我去旅游过,但没必要我非得进去吧?我进去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1
                        • 大概率你永远拿不到offer +1
                          • 你这就不自信了。我可以自信地告诉你不是大概率,是100o/o +1
            • 高竞争的科只暑假做点科研根本不行,最好Gap 去做。知道有读麦马医的娃gap一年做科研的。文学城上也有位自己就是美国医生的家长,写娃gap 一年的经历,内行内推,不比外行瞎嚷嚷。 +3
              • 很多医学院学生进去的时候还不知道喜欢哪个科室。要轮转的时候才知道。如果知道了才去做科研,岂不是晚了?🙏
                • 医学院的gap 一般是不是第一年,文学城上那位医生的娃是二三年之间做的,完全是自己根据match 设计的 +2
              • 你这gap一年在加拿大可能行不通。加拿大各医学院每年招收学生是有定额的,每年就那么多位置,政府按数目拨款,少一个学生政府就减少一份拨款,明年你回来了可能没位置了。 +3
                • 我也是听说这个,无法GAP。 +2
        • 总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和搞科研没有必然关联。绝大部分医生都是借鉴学习前辈的病例和现有仪器给出诊断,这其中几乎有科研问题。所以有人说医生不需要高智商,实际好像的确这样,医生普遍高智商不是职业的需要,而是卷的结果。 +2
          • 这个观点是普遍观点吧……但是现在看看颜宁的那个事,又觉得不完全是了。走在科学的前沿还是对病人大大的有益处的。 +1
            • 没看出颜宁和病人有什么关系?功利者总是和功利者息息相通。 +2
              • 你是个扛精,教育你太累了。 +1
            • 科学研究的确是必须走在前沿,但这应该是专职研究人员的责任,医生参与的话也是极小比例的,绝大多数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实际上医学院排名也不是医生培养质量排名,而主要是高端研究排名,这类研究医学生是参与不到的。 +1
              • 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但是我说不清楚明白。还是等其他高人来分析吧。我的直觉告诉我,越重视科研的前沿越接近真相,跟的越近,病人能得到救治的几率越大。 +1
                • 这得多幼稚啊! +2
                  • 被你嘲笑是我的荣幸。 +1
                    这显示了我和你的巨大差距。
          • 比较智商和能力要有客观的标准。 +3
            在中国,医学院高考入学的分数一般般,有高有低,所以医学生在总体上不是最优秀的一批人。但在加拿大,医学院入学进竞争激烈,分数要求高是不争的事实,是各学科的尖子学生。也许有人会说,学医的人来自各种各样的本科背景,不好横向客观比较,所以智商要求不高。可以很好比较的例子是魁省的cegep入学的医学生,全魁省cegep的学习偏science的科目和成绩是可以横向客观比较的,他们的成绩在魁省入学的分数是最高的,远高于学魁省学理工类的学生。就是其他省的热门大学与与热门专业,在魁省的招生的入学分数也低于魁省的医学院入学分数。结论:在加拿大学医的是一批高智商高情商的学生。
            • 同意!非真正的去体会不知其优秀。被录取的都是智商情商双高 科研和艺术并举。别问我为什么。 +4
              • 为什么? +1
            • 没有人否认美加医生是高智商群体,说的是客观分析医生这个职业是不是只有高智商才能做。中国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那个年代,学医的大部分是中下学生,但现在也都是很好的医生了。 +2
              • 清华学生是高智商不?几十年后很多人也就是一份专业工作。另外,我们说的是加拿大。 +1
                • 酸菜鱼吃多了就会泛酸 +1
          • MD/PhD 要求高智商, MD不要,正常的就行。 +1
            • MD的整体素质还是要高于Md/phd的,一般M D是不会再读PhD的,再读PhD是因为其它兴趣。 +2
              • MD/phd 是不能分开理解的。 +1
              • 哈哈哈,这是医学生中的翘楚学生,同时拥有Phd与MD学位,加拿大一年只招十个人不到。 +2
                • 不是因为招的人少而优秀,是因为不需要那么多临床的专门做研究。是个M D读个PhD不是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值不值和有没有兴趣的问题,跟优秀什么的更没关系。我本人也是PhD,真的没觉得拿个PhD就是翘楚了,PhD里混子偏多。
                  • 除非对医学研究有特别的热爱,否则对这个program有兴趣的人很少。归结一句话: 未来没有任何一条出路是md/phd 毕业生所特有的,md学生都可以做到(如果愿意做)。 +1
            • 上面已经给出例子了,你不了解不怪你。MD/phd是很小众的群体,也不热门,没啥讨论的意义 +5
      • 4年的医学院也就头一两年暑假有点休息时间,加起来也就3-4个月,不少学生还拿去做点科研。 +1
        • 怎么加起来才3-4个月啊 +1
          • 医学院每年3个学期(交三次学费),只不过夏天这个学期短点, 假期就短 +1
            • 谢谢 +1
        • 基本不休息,都在做科研 +1
    • 安省中学成绩注水是谣言。大家都认为别人注水,自己学校打分严,不愿意面对现实。 +1
      • 实质上是更加内卷了,优秀学生更多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有一定水分。
      • 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 +3
        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上医学院也是这个道理。
        • 说的好。我同意。 +1
    • 麦马医学院不是速成班。没有暑假。在医院的时候还是有学术考试的。学生会在晚上夜间进行学术钻研!学生24小时连轴转后还在进行其他学习或学术讨论。世界排名也在前50之内呢。 +3
      能进去的学生科研能力一点都不差。
      • 那又是何苦呢,向其他医学院一样4年学习,做科研和其他活动的时间更充分,对学生更好 +3
        • 不是你挑学校好吧。是学校挑你啊!除非你能拿多个offer。 +3
          • 三年完成医学院确实很紧张,能有其它选择还是去其它。 +2
            • 事实上是大多数人就拿一个或者零个offer。😂 +1
              • 知道一个朋友孩子7个面试,拿了4个offer,最后选了个家所在医学院。 +1
                • 快818!什么特点? +1
                  • 那孩子太聪明,别人一天学的,他一两个小时就成,医学院轻松度过。还特别独立,据说高中开始,父母就不干涉了,最后自己选了个说是最省心的急诊医生。曾经是我孩子的标杆,最后发现实在达不到。 +2
                    • 谢谢回复。不过这么聪明,没有参考价值。😂 +3

                      最省心的是病理科吧?.....
                      • 多数人不喜欢病理,一则没自由二则没社交三则training不短,所以一直是最容易进去的专科。急诊医生不需要保存病例,不需要自己开诊,没有overhead ,确实省心。 +3
                        • 现在急诊医生急缺,稍偏一点的小镇,每月工作15天,年入可达60w。刚毕业去工作几年,回来就可以买房子了。 +4
                          • 是啊,挺好的。做急诊医生有两个path, 一是五年专科,二是家医+1(总共3年), 出来执业一模一样。前阵跑步时猝死的那位多伦多大医院的急诊主任就是后者。所以后者竞争极厉害。 +3
                            • 现在后者进大医院的急诊科不容易,顶多去社区医院。 +1
                              • 刚毕业的3年急诊医生进大医院不是好的选择。大医院论资排辈严重,新医生收入低,并且实习医生多,很多操作直接实习医做了,3年急诊医缺少这些方面训练时间,长时间后有些操作就不会做了。社区医院医生少,什么都得独立做,更多锻炼,成手快。 +2
                              • 没有的事儿,多伦多的大医院没问题。 +1
                              • 我还觉得社区医院好呢。人不多,夜班不至于累死。多伦多市中心的医院传闻夜间的工作量相当大。就是哈密尔顿也是夜里绝对没有间断的。 +1
                                • 如果是Academic 医院,工资还最低呢,所以它们有专门签证招外国医生,招来还不许换工作 +1
                                  • 请展开谈谈,🙏。有人说工资相当的高,具体我就不提了。 +1
        • 对呀,不如做房产经纪 +1
      • 24小时连轴转就是注水的意思,人哪能不休息呢? +3
    • 这个属于诋毁麦马, 能进去的都是学霸的学霸 +6
      • 没有诋毁,从投资的角度,麦马是一个好的选择。 +1
        • 你不懂没关系,出来乱喷就不好了。不懂就要漱口说话,洗耳朵听讲,懂吗? +1
          • 你这是宁愿不睡觉也得死磕,图啥呢?😄 +2
    • 卖马医学院可以抗衡的就是多大,麦吉,UBC。你长长心吧。😂 +4
      • 是,usnews 的临床排名是加拿大第二。 McLean 的科研排名一直第四,COVID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非常领先。 +2
        • 科研和钱有关。钱肯定没多大多啊。 +2
          麦吉是法语区的头部。UBC那是西部头部。
          • 网上能查到,麦吉尔经费很惨,魁省的钱不给它,靠着辉煌的历史能跻身前三不错了。UBC最早是麦吉尔的分校,所以合作密切,且处处承让。
            • 麦吉尔没有魁省经费,怎么混的这么惨啊?魁省难道有钱给难民没钱搞科研吗。 +1
              • 魁省还有三个医学院呢,都是法语的。当然蒙大本来就不错。 +1
                • 麦吉在美国名声大的!而且世界排名也是响当当的。没钱有点惊讶。 +1
                  • 经费很容易查到,我去年看的,麦吉尔经费远不到多大的一半。感兴趣的网友去查查今年的,更新一下。临床方面它家实习医院破是公认的。 +1
                  • 魁省给麦基尔和蒙大的经费差不多。 +1
        • 这种排名就是一乐子,医生就要踏踏实实,认真可靠,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熏陶,知识就不扎实。天才就是1%的天赋+99%的汗水。——爱迪生。三年制医学院就相当于没有撒足够的汗水。 +6
          • 你把世界排名都看的比鸿毛都轻,说明你本身就是一个杠精。 +3
      • 我向来不承认有什么天才学霸,三年麦马能抗衡4年多大,5年McGill? +5
        • 你这人这抬杠并逻辑混乱。 +5
          天才学霸先不提。麦马医学院加拿大第四,大家都知道。世界排名也是在多大麦吉 UBC后面。我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再说天才学霸你没看见不等于没有。我简直懒待八卦人家怎么天才学霸了。言止于此。天才学霸也不是我说的,是另一个网友。你怼我干什么?
          • 我以德服人。 +4
            • 你的德行谁看得见? +3
    • 安省成绩注水也就是在这里看到,感觉满屏都是满分或者将近满分,95分的家长还在焦虑。实际生活中,不是这样,至少我们中学依然秉承优良传统,平均70-75, 85分就是高分,90以上更是凤毛麟角。 +2
      • 楼主这个是两个意思。分数归分数。麦马归麦马。两回事。 +1
        • 是是,有两个意思,只是感慨一下成绩注水怎么没有看到呢
      • 水分问题己上星报头条了,主流论坛也广泛讨论关注的,确实通涨了。。。 +3
        • 星报那个报道的中心是内卷,不是分数注水。
          • 注水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落实到各校各老师的具体情况而定。 +2
        • 相信确实有注水,希望我们学校能注水就好了😂,有些老师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
    • 不懂别瞎说,加拿大医学院都是八个学期,没有例外。多数医学院每年上课2学期8个月,夏天休息四个月,学生或打工赚学费或找教授做科研。三个医学院,麦马,卡加利,和Sherbrooke 夏天不休息,每年上课三个学期12个月。三年制医学院家医比例并不高。 +5
      • 夏天能休息休息真的好啊!谁不想休息啊……😂可是真的能休息吗?!lol +1
        • 可不是,夏天不上课其实挺讨厌的,从本科就卷,别人在卷你就不放心呆着啥都不做。还是都去上课的好,谁也别卷。 +1
          美加的医学院所有考试都不再记成绩,就是不让卷。
          • 其实不用担心Match吧?!担心什么呢? +1
            • 有些热门科竞争很厉害的,即使是总体还好的科,一些location,比如多伦多温哥华这些大城市,竞争也挺厉害的。
              • 嗯嗯。有道理,都想在好的城市生活。 +2
                家长为孩子计长远!👍 不过,小地方有小地方的好处。人不多,也算好处吧?
                • 是啊,其实农村的医生普遍比城市挣得多,做同样的事儿安省给农村pay得多。但是人到了那个年龄肯定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单身的需要社交,成家的需要考虑配偶的工作,医生不管在哪里钱肯定是足够足够了。 +1
                  • 北安省医学院只招收北部小镇学生,平均入学年龄在医学院里最高,这些在小镇长大的医生绝大部分习惯了小镇生活,愿意在那里行医。 +1
                    • 是啊,这样的设计挺好的。它家好像每年招六七十个人,90%北安, 10%农村。有朋友住在多伦多郊外,娃是100%的城市娃,意外地拿到了面试,还专门补习过农场知识😀 后来拿到了offer,没去,去了麦马。 +4
      • Sherbrooke是四年,其它法语医学院5年。 +1
        • 如果从大学进入魁省医学院的,读四年。从CEGEP进入魁省医学院的,读5年(Sherbrooke读四年)。楼下这位🐘给出的信息很多是二五眼,太多错误。“魁省高中可以直接申医(错),本科毕业也可以申。我说的是本科毕业的情况,Sherbrooke 本科后三年(错)” +2
        • 嗯,魁省高中可以直接申医,本科毕业也可以申。我说的是本科毕业的情况,Sherbrooke 本科后三年。 +1
      • 其它医学院的学生,在医一医二的暑假,也没有闲着。可以交换到其它国家的医院实习,或者在本国做科研发论文。 +1
      • 不知道这个夏天休息四个月从何而来。
        • 顶多三个月。记得医学院与大学不同,5月份中下旬才算结束一个学期。 +2
          • 我娃医一夏天休息两个月,医二夏天一个月,以后夏天就没有假期了,不知道什么医学院夏天休息四个月,谁科普一下?一年交三次学费: fall term/winter term/summer term, 哪个医学院交两次学费的? +1
    • 醫院雇用專科醫生,完全不會看是什麼醫學院畢業,如果是有procedure的專科醫生,雇主只看2件事,1.現場病例procedures完成的程度和速度,2.做完5年住院醫生之後,fellowship內容(有的科室也在意訓練地點),如果打算在大型醫院求職,上述2個條件缺一不可 +6
      如果不打算做fellowship,急診和病理是好選擇,新手醫師上班第一天,有一整天的就職訓練,第二天開始,就是獨立做業,醫院對他(她)們的要求,和其他資深同事的標準完全相同,不會有任何的養成或是適應期,那是resident 和fellowship 就要學好的,年輕醫生拿到的第一份合約,通常是最糟糕,也是最便宜的工作合約,至於第一份合約大約是什麼金額,可以私訊問,或是查我之前的回帖,還是要祝福所有華二代的醫生和醫學生們,學習,工作順利愉快
      • 👍 +1
      • 为啥病理好? 病理不是最容易match 的专科来,而且病理是医院pay,不是政府直接pay。 +2
        • “ 为啥病理好?”,因為如果不打算在做完5年pathology 住院醫生,還需要再做1到2年的fellowships,才能在大型醫院找到工作,pathologist是理想專長,急診也相同,CaRMS的match難易,真的只是醫學生的想法,和日後醫生真實的生涯規劃相比,相差何止千里 +2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專科住醫生,拿到了當年第一志願的專長,卻沒有辦法完成訓練,或是完成了住院訓練,仍然選擇參加次專長match
          • 能再展开一点谈吗有点糊涂了 +1
            • 醫生的訓練期非常長,醫學生在醫學院時期的期待和想法,有時候會隨著訓練困難度慢慢增加,而慢慢的改變,反而是一些相對簡單的專長,完成住院訓練的比例高 +2
          • 我也有点糊涂 +1
            • CaRMS拿到了高競爭,高難度的專長,就必須能面對高強度的住院醫生訓練,再上更高強度的fellowship,不是每個孩子能堅持到最後,外科做了3,4年住院醫生,最後一刻決定改變生涯規劃,重新內部match成為家醫,也常見,這和”浪費時間”沒有任何關係,而只是實際生涯的想法和當年不一樣了 +3
              • 这种情况我也听说过, 娃说遇到一个医学生, 做了5年的眼科住院医后发现不喜欢, 从新match到病理去做住院医。 +1
                • 的確是如此,所以我總是要祝福所有華二代的醫生和醫學生們,學習,工作順利愉快 +2
                  • 我一直认为草山君在在龙潭是楷模ID +6
                    • 只希望有志行醫的華二代,全身心投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考慮的職業 +1
                      • 说得太好了。 +3
              • 谢谢解惑
                • 千萬別客氣,醫生開始到醫院工作,所有專科,都是好專科,找到自己真正能投入,維持工作,生活平衡,才最重要 +3
                  • 请问病理科前景好吗?是否会受AI影响?
                    •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天天对着显微镜....
                  • 一併回答樓上的問題,病理和放射很類似,病例樣品多,需要專業判斷,被AI取代目前完全不可能,內外科醫生,都有一定的能力解讀MRI,CT,X ray的影像,放射科有一定程度的壓力,病理切片只有病理醫師看的懂,其他醫生完全沒有嘴的餘地,沒有on call,準時上下班,自行開業比例高,適合很多人 +2

                    當然,也有許多醫生願意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夜上10點多接到急診醫生的電話,電話討論後,十一點多出門,進手術室,早上4點多procedure完成,確定病人穩定,找一張病床推到自己的辦公室,text給老媽說早上不來家裡吃早餐了,要老媽多睡一點,再text女朋友,早上兩個人不能去蹭早餐了,再請她去買早餐送到父母那,當天早上的病人資料和乾淨scrub,都已經在放在桌上,躺下來睡一個多小時,然後迎接新的一天

                    :

                    • 小草的生活日常
                      • 以一週算,2個weekdays加一個weekend要on all,真的可以算是日常
                    • 以前很少看到有讨论病理科医生,今天看有提到,特地注册账号请教草山君,因为孩子说对病理科感兴趣,以后要match做病理住院医,看来是我有点多虑了。感谢专业解惑!向小草医生致敬!!
                      • 病理对语言要求最低,华一代医生当年的最爱。以前病理师是有pension 的雇员,后来雇主表示每年30万的退休金付不起,现在合同工居多。 +2
                        • 孩子语言表达形象都还行,
                          主要是没有野心,比较宅,比较看重未来的家庭生活和质量,希望以后能有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时间,并亲自拜访了几处病理医生,与他们交谈,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居然越看越喜欢。我早就跟他说既然选择入这行,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奉献精神,当然也包括时间上的奉献。我主要是觉得不怕辛苦,但辛苦的结果至少要学以致用吧
                          • Pay 的如何?毕业能否立即有医院职位?没有还要考虑迁居。
                            • 30万应该有吧,刚入门时会低点吧,毕竟压力没那么山大吧
                              • 考虑这个....会不会常年看显微镜?这个不接触病人,在传染病流行的当下还算优点。
                              • 最大问题是职位和工作量不稳定。
                                • 這個應該不是問題,加拿大人近4千萬人口,只有9百多位病理醫生,從皮膚科,耳鼻喉科…,到血液,肝賢,器官移植,每天都不斷的送樣本去病理,只有病理醫師出病理報告,醫生才會決定下一步
                            • 以后怎样也不知道
                      • 千萬不要客氣,只要孩子喜歡,現實生活上,能做到生活工作平衡,pathologist 的薪水,知道的醫生比你說的要高,也許沒有腦神經外科的光芒,但是生活品質好很多
                        • 基本上,只要我看到草山君在本坛的帖子,每个字我都会认真拜读,您的分析、信息来源都是专业的、详实可靠的。一句话,我是比较喜欢和信任的。哈哈哈,一不小心,表白了,谢谢!

                          其实,就像您所说的,娃选择方向可能是会变的
                    • 病理容易外包。
                      • 加拿大人近4千萬人口,只有9百多位病理醫生,從皮膚科,耳鼻喉科…,到血液,肝賢,器官移植,都不斷的送樣本去病理,等待病理醫師出病理報告,再怎麼外包,也只有這九百多位pathologist 能出正式病檢
                    • 对于“切片没人能读懂”一句有疑惑。
                      以AI的读图能力,理论上讲是可以的吧?求解惑。以此而想到读片子的另一个行当,我当然不会以为会被取代,毕竟能负责的是医生而不是机器。而真正的挑战怕是没有位置吧……毕竟省内预算才能决定有多少医生的位置。前面没位置后面学出来也只能去外省吧?....
                      • 是的,读人看不懂的片是AI的强项,会逐渐整合在病理工具中,起辅助作用。最终还是需要病理师做结论。 +2
                      • 我对病理医生不看好的主因,病理可能是唯一一个不直接向政府BILL的医生,他受雇于某个机构(医院), 由医院发工资。 +2
                        • 总觉得病理医生不直接接触病人,更象搞科学研究的,不像医生。
                          • 对眼睛(显微镜)以及嗅觉(那个病灶需要泡在液体中,国内是福尔马林)也是一大考验。 +1
                            • 都是臘固切片,嗅覺不會是問題,病理應該用不上嗅覺
                              • 不是说使用嗅觉,而是病理室内特有的味道,口罩都难以隔绝,会使某些嗅觉灵敏的人,在此种环境下长期工作不舒服。
                                • 現在才弄清楚你的意思,pathologist不會參與切片製作,那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大部份檢驗公司有專門的地方收件,製樣,大型醫院的病理,現場製樣也是單獨房間,通常在醫生的隔壁是真的,手術室的味道,應該更驚人
                                  • 娃去过病理室,说闻不惯那种味道
                                    • 得忍住,內外科住院期間,去病理上課的時間不少
                      • 切片解讀,內外科醫生,在住院醫生期間,都去病理科上過課,切片影像可以直接上螢幕,不過,因為切片小,通常要放大顯影,僅僅一個血樣case,大約25個slides,40倍放大(傳統電子顯微鏡,通常用60倍放大)壓縮後的影像存量是40GB,所以pathology 只存10年slide,不存電子資料,

                        我相信AI會對檢錯有幫助,但是要把這麼大範圍的專科病檢,真的由AI判斷,並且成為有法律責任的病理報告,應該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照片是現在病理科最基礎的病理切片和電子顯微鏡,大部分的醫生都會用,但是除了pathologist,沒有哪個醫生敢挑戰pathologist 的決定

                        :

    • 麦马医学院在加拿大McClean medical doctoral 排名榜上稳居第四好多年了,在美国usnews clinical medicine 排名榜上在第二和三之间徘徊,今年是第三,低于多大和UBC,高于麦吉尔。这是在北美医学界的声誉,不会因为肉联的诋毁而有所变。 +5
      • 麦马医学院训练的学生给予病人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治愈与安慰。 +3
        情商不高的人不仅不能被录取,也读不懂我的意思。lol
      • 没有人诋毁只是好奇。 +3
    • 感觉怎么又是一个人意难平?存在即合理,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捷径多少都有,一直追着捷径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试想如果是捷径,会不会吸引更多的高质量生源?
      • 从投资的角度, +5
        短、平、快是好的投资,可以省好多学费,又能早点当医生谁能说不好呢?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一定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小时。从这一点看还是魁省的学生基础扎实,5年医学院出来的更可靠点。
        • 我总觉得,凡事情做到比较高端,天赋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就像很多孩子高中努力可以拿一个好成绩,大学以后就越来越难了。
          • 同意你的观点。但是真正能取得成就的多数是忍者,无论天赋好还是坏不能持之以恒的很少能有成功的。 +2
            • 当然,不过天赋不好的连机会都没有。
    • 卖马医学院,是大批学文的学艺术的本科生最喜欢申请的医学院。 +4
    • 麦马缩短学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学院资源,多招一些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