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仿照前苏联的模式,那就是:大学本科就是“技术型大学”,基本上大学每年的课程都是安排好的,选修课程是要么基本没有,要么就是选择及其有限。这就造成大学毕业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当然有些人认为这是好事,见仁见智。
有不少国移父母们虽然在加美生活多年,似乎仍然不知道北美的大学本科和中国和前苏联的“技术型大学”模式非常不同,而是“通识教育”的概念。那就是对绝大多数的大学本科生来讲,除了自己专业的必须要求的 Core courses / Major courses意外,还有不少 Selective courses来满足大学生们对扩宽自己知识面的需求,让自己毕业后不但懂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也会有一定的了解,试想一下一个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如果也懂得初步深度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生物学和英语文学,是不是更加完整的的体现了大学本科教育的育人的素质教育?
经常会有中国移民父母问:“我孩子现在高二了,申请大学是学艺术好,还是学医好?” 这个问题在加拿大和美国在高中升大学本科阶段一般是不成立的,因为高中申请大学本科可以申请绝大部分专业, 但是有些专业比如医学院MD,法学院 JD则是属于Post-graduate program “大学本科后教育”,一般是必须先完成几年大学本科学习后才有资格申请 (有很少数的 本科-Professional program连读的收生是例外)。
医学院里MD candidates来自 很多不同的本科教育背景,举例来讲,一个大学本科是历史专业的毕业生是完全可以成功考上医学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模式,学生除了学习历史专业必修课(绝大部分大学课程),也用选修课程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和无机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基本高等数学,英语文学,甚至遗传学和解剖学的课程,并得到高分GPA,使自己具备了学习医学的基本基础知识,并能够高分通过 医学院入学 MCAT 考试,那么就满足了医学院要求的基本“硬件”,当然这还不够,还要需要其他的“软件”- 医学机构担任义工,研究经验,体育比赛和其他竞赛成绩等等!
所以,在加拿大美国,不管大学本科是什么专业的毕业生,只要能完成医学院 prerequisite课程并得到高分GPA,并能高分通过MCAT考试 (实际上在 verbal reasoning 的那一部分,文科生经常比理科生考的更好),那就具有了申请医学院申请要求的 基本academic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