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谨以此文感谢susse(不鲜)的盛情款待
去大连一多半就是奔着海鲜去的,另外一小半是奔着susse(不鲜)。
周六清早下了火车,第一顿先去一家规模较大的粥馆喝粥,先把胃滋养好了,为后面的海鲜大餐作准备。
上午的阳光很灿烂的照在大连的绿油油的草坪上,海边吹来的清风带来一阵阵凉爽。我们在展览中心附近租了几辆双人自行车,晃晃悠悠骑在星海广场的小路上。躲在后面的座位上,可以悄悄偷懒,脚不蹬车,从车后面的小筐里拿出冰冰的可乐,咕咚咕咚喝上几口。
骑车骑够了,照相照累了,午饭时间很知趣地来到了。
去到一家不起眼的餐馆,里面已然是客满了,好不容易才在二楼找到一个空房间。第一盘大菜“辣白菜虾球”端上来,果然如不鲜所说,这里的海鲜味道好且实惠。东北的大辣白菜十分爽口,虾球的个头也足有乒乓球大小。这道菜和北京餐馆里的水发虾仁的强烈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一大盆煮虾耙子上来了,我一看,这不是天津人说的皮皮虾吗?皮皮虾是好多女生的最爱,我也不例外。当下不顾扎嘴扎手的危险,下手啦。据说去了多伦多,一般就吃不到新鲜的皮皮虾了,超市里面卖的也只是冻的皮皮虾肉,只能做馅儿。
为了让我们对大连丰富的海鲜品种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不鲜特意给我们点了一份海鲜全家福。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新鲜海鲜,不过很可惜,吃了半天,除了我原来就认识的虾、海参,其他的海鲜我还是叫不出名字来。
还有一道菜说是大连的特产,是一种用海藻做成的海凉粉,吃起来也有很特别的风味。
有的时候,美味太多,会导致饭桌上气氛沉闷——因为大家都只顾埋头大吃了。我知道这样很不礼貌,不过没办法,美味当前,努力大吃也许是对主人盛情招待的一种回报吧。饱的感觉好像是忽然来到的,突然就觉得自己吃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了。
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我们用游泳来隔开。愚笨如我,不会游泳,买了一个游泳圈套上,也好好享受了一番海的乐趣。海水的浮力很大,可以漂在水面上晒太阳,或者手脚乱划做游泳状,有时候突然惊慌地想站起来,总以为自己要头朝下栽倒在海里,其实我还套着游泳圈呢。:">
太阳下山了,迎来了新的海鲜大餐。这次我们选择的是烧烤。一人挑了一个大螃蟹交给店家清蒸,羊肉串、鸡翅串、虾、扇贝、海螺、地瓜片等等烧烤主食自然不在话下,分别要了若干。不鲜鼓励我品尝新的品种,无奈我实在无法打破饮食禁忌去吃我认为非常可怕的东西——蚕蛹。很多东北人非常喜欢这种食品,据说是异常营养丰富的。可是,我就是接受不了。我把它归为和“三吱”同样的禁忌等级。不过,不鲜建议的另一种新东西我尝了,味道很不错呢。——海胆。海胆的长相很狰狞,硬硬的黑黑的壳,还有尖锐的长刺,bingle说,一般肉质鲜嫩的海洋生物总喜欢用丑恶的外表来掩饰自己,海胆就是这样。由于我的坚持,我们放弃了生吃海胆,而是让店家把它弄熟了,用蛋黄和海胆肉一起蒸熟了;打开海胆的硬壳,有点像椰子,露出里面的黄黄的肉,淡黄的是鸡蛋黄,深黄的则是海胆肉。用一种很小的小勺子舀着吃,味道很像鱼籽或者螃蟹的蟹黄。据说生吃更美味,不过我还是宁可熟吃。:P
随后的一天里,我们又分别吃了螃蟹、大虾、鳗鱼、大黄花鱼、贝类、螺类若干。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我发现关于海鲜的词汇,我实在掌握得太少。看到带两扇壳的就只知道是一种贝,带螺旋壳的就知道是海螺类,大的叫大海螺,小的叫小海螺。不鲜的3岁小女儿指着一种小个子海螺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海螺,她说:“海螺?它们不是蜗牛吗?”我回答不出来,赶紧把不鲜叫来,把这个难题转给了她。:P
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名字不一样。有时候以为是一种新的没见过的海鲜,其实是因为它在天津叫另一个名字。比如前面说的虾耙子和皮皮虾,大连人说的刀鱼其实就是带鱼,而天津人说的刀鱼是另一种短得多也小得多的鱼,大连人说的海兔子其实就是我在天津吃过的小墨斗鱼,广东人叫它墨鱼崽。
周日的傍晚,临走之前,来到不鲜位于大连繁华商务区的写字楼大厦顶层,俯瞰大连港口和灯火辉煌的大连夜景,再想起美味的海鲜,可爱的双人自行车,不由得劝bingle:“你在大连找个工作吧,我们搬到大连来吧。”bingle有点愕然的看着我:“你还没吃够啊?”
我一想,也是,不鲜住在大连,也并不是天天顿顿吃海鲜的;我们住在北京,也不是天天都去天安门故宫游览的。
旅行、聚会和海鲜大餐都只是暂时的,平常的日子还要继续下去。不过,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平淡的日子也就多了很多姿彩。
(注:从纬度上看,大连略南于北京;另外考虑到pingle的足迹不大可能再往北,单开北行记的机会较小,所以把大连记归入南行记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去大连一多半就是奔着海鲜去的,另外一小半是奔着susse(不鲜)。
周六清早下了火车,第一顿先去一家规模较大的粥馆喝粥,先把胃滋养好了,为后面的海鲜大餐作准备。
上午的阳光很灿烂的照在大连的绿油油的草坪上,海边吹来的清风带来一阵阵凉爽。我们在展览中心附近租了几辆双人自行车,晃晃悠悠骑在星海广场的小路上。躲在后面的座位上,可以悄悄偷懒,脚不蹬车,从车后面的小筐里拿出冰冰的可乐,咕咚咕咚喝上几口。
骑车骑够了,照相照累了,午饭时间很知趣地来到了。
去到一家不起眼的餐馆,里面已然是客满了,好不容易才在二楼找到一个空房间。第一盘大菜“辣白菜虾球”端上来,果然如不鲜所说,这里的海鲜味道好且实惠。东北的大辣白菜十分爽口,虾球的个头也足有乒乓球大小。这道菜和北京餐馆里的水发虾仁的强烈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一大盆煮虾耙子上来了,我一看,这不是天津人说的皮皮虾吗?皮皮虾是好多女生的最爱,我也不例外。当下不顾扎嘴扎手的危险,下手啦。据说去了多伦多,一般就吃不到新鲜的皮皮虾了,超市里面卖的也只是冻的皮皮虾肉,只能做馅儿。
为了让我们对大连丰富的海鲜品种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不鲜特意给我们点了一份海鲜全家福。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新鲜海鲜,不过很可惜,吃了半天,除了我原来就认识的虾、海参,其他的海鲜我还是叫不出名字来。
还有一道菜说是大连的特产,是一种用海藻做成的海凉粉,吃起来也有很特别的风味。
有的时候,美味太多,会导致饭桌上气氛沉闷——因为大家都只顾埋头大吃了。我知道这样很不礼貌,不过没办法,美味当前,努力大吃也许是对主人盛情招待的一种回报吧。饱的感觉好像是忽然来到的,突然就觉得自己吃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了。
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我们用游泳来隔开。愚笨如我,不会游泳,买了一个游泳圈套上,也好好享受了一番海的乐趣。海水的浮力很大,可以漂在水面上晒太阳,或者手脚乱划做游泳状,有时候突然惊慌地想站起来,总以为自己要头朝下栽倒在海里,其实我还套着游泳圈呢。:">
太阳下山了,迎来了新的海鲜大餐。这次我们选择的是烧烤。一人挑了一个大螃蟹交给店家清蒸,羊肉串、鸡翅串、虾、扇贝、海螺、地瓜片等等烧烤主食自然不在话下,分别要了若干。不鲜鼓励我品尝新的品种,无奈我实在无法打破饮食禁忌去吃我认为非常可怕的东西——蚕蛹。很多东北人非常喜欢这种食品,据说是异常营养丰富的。可是,我就是接受不了。我把它归为和“三吱”同样的禁忌等级。不过,不鲜建议的另一种新东西我尝了,味道很不错呢。——海胆。海胆的长相很狰狞,硬硬的黑黑的壳,还有尖锐的长刺,bingle说,一般肉质鲜嫩的海洋生物总喜欢用丑恶的外表来掩饰自己,海胆就是这样。由于我的坚持,我们放弃了生吃海胆,而是让店家把它弄熟了,用蛋黄和海胆肉一起蒸熟了;打开海胆的硬壳,有点像椰子,露出里面的黄黄的肉,淡黄的是鸡蛋黄,深黄的则是海胆肉。用一种很小的小勺子舀着吃,味道很像鱼籽或者螃蟹的蟹黄。据说生吃更美味,不过我还是宁可熟吃。:P
随后的一天里,我们又分别吃了螃蟹、大虾、鳗鱼、大黄花鱼、贝类、螺类若干。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我发现关于海鲜的词汇,我实在掌握得太少。看到带两扇壳的就只知道是一种贝,带螺旋壳的就知道是海螺类,大的叫大海螺,小的叫小海螺。不鲜的3岁小女儿指着一种小个子海螺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海螺,她说:“海螺?它们不是蜗牛吗?”我回答不出来,赶紧把不鲜叫来,把这个难题转给了她。:P
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名字不一样。有时候以为是一种新的没见过的海鲜,其实是因为它在天津叫另一个名字。比如前面说的虾耙子和皮皮虾,大连人说的刀鱼其实就是带鱼,而天津人说的刀鱼是另一种短得多也小得多的鱼,大连人说的海兔子其实就是我在天津吃过的小墨斗鱼,广东人叫它墨鱼崽。
周日的傍晚,临走之前,来到不鲜位于大连繁华商务区的写字楼大厦顶层,俯瞰大连港口和灯火辉煌的大连夜景,再想起美味的海鲜,可爱的双人自行车,不由得劝bingle:“你在大连找个工作吧,我们搬到大连来吧。”bingle有点愕然的看着我:“你还没吃够啊?”
我一想,也是,不鲜住在大连,也并不是天天顿顿吃海鲜的;我们住在北京,也不是天天都去天安门故宫游览的。
旅行、聚会和海鲜大餐都只是暂时的,平常的日子还要继续下去。不过,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平淡的日子也就多了很多姿彩。
(注:从纬度上看,大连略南于北京;另外考虑到pingle的足迹不大可能再往北,单开北行记的机会较小,所以把大连记归入南行记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