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Mary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认识 Mary 始于教会。

来加拿大后,多多少少都会跟教会有些故事。我自认为是个唯物论者,没有可能在成年以后再去给自己找个上帝。但朋友同学,在最初的和继续生活的日子里,都有故事传来。现如今,同学已经有成为教徒的,很多人也可以从教会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

那是一个周日,我步行去一个Mall,旁边有一个教堂。抬手看看表应该正是做礼拜的时间,于是就想进去看看。因为角度没弄对,竟是从后门进去的。左看右看找不到教堂的感觉。刚好一个西人老太走进来。我就问这里应该是教堂吧。她问我是不是头回来,让我跟她走。来到前堂才发现这是个规模甚大的教堂。这个西人老太给我引见了一个人:Mary------这里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紧接着就是做礼拜了。一帮鬼子(大部分是白人,少部分各色人种,包括华人)的整齐嘹亮的圣歌竟把我感动得不能自己。一场礼拜稀里糊涂地跟下来,还进入了Mary得一个教会小组,每周一个晚上到一个教友家去学习圣经。也从此,跟Mary结下了加国的不解之缘。

Mary70多了,二十几岁随丈夫从英国伦敦来到加拿大。找工作就是去了一个学校,然后人家第二天就通知她去上班,终身教书,从老师到校长到退休,几乎人到 中年时才有了一个男孩。现如今Mary的儿子是加拿大有名的高级会计师,跟妻子一同住在豪华别墅里。前些年Mary的丈夫去世,于是她卖了House租了公寓单住。教会生活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她做的一切绝对是无私的奉献。每周礼拜捐出去的颇具份量的支票,每周几天的教会义工,刻意地无事无刻地对他人的帮助,都是我从她的行动上而不是言语里看出来的。她很少讲自己,都是对别人的关心。她生活富足,每年连人带车冬天去 Florida,夏天去英国的London,算下来一年有一半多的时间不在加拿大,公寓却长期租着。戴的老花镜,手里的相机,个人手提,全都有保险。自己住的地方到也简洁,定期有人来做清扫,认为用不到的东西全都捐出去,按她自己的标准“清贫”地要求自己。我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阶段和底线。

跟Mary保持时至今日的交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信教这个问题上她从不Push我,而是潜移默化地传着福音,做着上帝的使者。因为搬迁,我不能在继续那个小组活动。但我跟她倒是一起去了悬崖公园午餐,Edward gardens 等很多地方游览。由于她七十多的人了,行动起来诸多不便,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聊天。她给我看她Florida的照片,London的生活照,还有她随亲友去欧洲各国的照片,讲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及风土人情, 无论在哪儿,我都能收到她的卡片和真诚的祝福。手都抖了还自信着自己照出来的照片每一张都是艺术品。她自己也经历多多,眼前这些事她就都赶上了:Florida飓风卷走了她海边的房子,好在那时是夏天,她人根本不在而且房子有保险根本不用担心;London地铁爆炸她也在场,好在有惊无险;去年多伦多连着几个小时的暴雨也把老太太堵在了去一个教友(亲人去世了)家的路上。想告诉她中国有句老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想想不合适外加不会说也就算了。

她也向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坐在她朝阳的阳台上,我们可以每次畅谈三四个小时,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关注着我的每一步,从最开始的热心辅导到后来的的热心询问,她说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会成功。我很叹服她的视野和心胸,而于她,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无所不在的上帝的关照下。她十几岁开始读圣经,做礼拜时无论讲到哪一段她随手就能翻到,,这辈子无论何时何地,她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读圣经。圣经里面的歌从词到曲想自己的思想一样熟悉。我跟她谈我的质疑,谈我的迷惑,有时我甚至暗笑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已经被圣经洗脑了。但无论如何,我知道,她的人生因信仰而丰富而无私而伟大。。

不仅仅是我,她还结识了不少跟我一样的中国人。她为我们开圣诞PARTY,请我们吃英式的圣诞大餐。她用心,用很多天的精心准备,从卡片到礼物到满桌子的丰盛食品,无所求,补指望一丝回报。当我看到有同胞空着手,连衣服都拉拉遢遢不曾换过的样子来赴宴的时候,心理及不舒服。我想,物质于这个老太太是身外之物,但她也会高兴于哪怕是来自一张贺卡的祝福吧。不管生活境遇怎样,人起码要保持对自己对环境的尊重,生活的波动是永恒的,在永恒的波动中,你还是要用心对待你自己,因为,那只能是你自己。然而,Mary的无私兴奋是发自内心的,开朗达观地给我们讲英国圣诞节的不同,讲加拿大的昔日和今天。我在想,如果上帝,能让一个70多岁的老人生活得这么积极健康,这么无私忘我,我是不是应该为此而选择接受他再去了解他信他呢?

然而,我一直忙碌着,变动着,从最开始的主动退出那个小组,到后来教堂也去得少了,感觉很对不起Mary。有次跟她聊起,她说我是个心中有上帝的人,只需要给上帝一点时间,比如晨起的祈祷,饭前的祷告。我答应了,可是我做得不好,我有时甚至做不到平和地面对生活------

尽管Mary总跟我说我于她是特别的,要我把她当作加拿大的母亲,但我还是刻意地跟她保持着距离。除了她的帮助,我能为她做的却太少。想到自己的一辈子含辛茹苦的父母,那份心的负累让我无法释然-----

2006年12月份的一天,将会是Mary的80岁生日。圣诞节刚过就去了Florida的Mary告诉我这个生日她要好好办个Party。我也衷心祝愿她长命百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Mary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认识 Mary 始于教会。

    来加拿大后,多多少少都会跟教会有些故事。我自认为是个唯物论者,没有可能在成年以后再去给自己找个上帝。但朋友同学,在最初的和继续生活的日子里,都有故事传来。现如今,同学已经有成为教徒的,很多人也可以从教会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

    那是一个周日,我步行去一个Mall,旁边有一个教堂。抬手看看表应该正是做礼拜的时间,于是就想进去看看。因为角度没弄对,竟是从后门进去的。左看右看找不到教堂的感觉。刚好一个西人老太走进来。我就问这里应该是教堂吧。她问我是不是头回来,让我跟她走。来到前堂才发现这是个规模甚大的教堂。这个西人老太给我引见了一个人:Mary------这里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紧接着就是做礼拜了。一帮鬼子(大部分是白人,少部分各色人种,包括华人)的整齐嘹亮的圣歌竟把我感动得不能自己。一场礼拜稀里糊涂地跟下来,还进入了Mary得一个教会小组,每周一个晚上到一个教友家去学习圣经。也从此,跟Mary结下了加国的不解之缘。

    Mary70多了,二十几岁随丈夫从英国伦敦来到加拿大。找工作就是去了一个学校,然后人家第二天就通知她去上班,终身教书,从老师到校长到退休,几乎人到 中年时才有了一个男孩。现如今Mary的儿子是加拿大有名的高级会计师,跟妻子一同住在豪华别墅里。前些年Mary的丈夫去世,于是她卖了House租了公寓单住。教会生活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她做的一切绝对是无私的奉献。每周礼拜捐出去的颇具份量的支票,每周几天的教会义工,刻意地无事无刻地对他人的帮助,都是我从她的行动上而不是言语里看出来的。她很少讲自己,都是对别人的关心。她生活富足,每年连人带车冬天去 Florida,夏天去英国的London,算下来一年有一半多的时间不在加拿大,公寓却长期租着。戴的老花镜,手里的相机,个人手提,全都有保险。自己住的地方到也简洁,定期有人来做清扫,认为用不到的东西全都捐出去,按她自己的标准“清贫”地要求自己。我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阶段和底线。

    跟Mary保持时至今日的交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信教这个问题上她从不Push我,而是潜移默化地传着福音,做着上帝的使者。因为搬迁,我不能在继续那个小组活动。但我跟她倒是一起去了悬崖公园午餐,Edward gardens 等很多地方游览。由于她七十多的人了,行动起来诸多不便,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聊天。她给我看她Florida的照片,London的生活照,还有她随亲友去欧洲各国的照片,讲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及风土人情, 无论在哪儿,我都能收到她的卡片和真诚的祝福。手都抖了还自信着自己照出来的照片每一张都是艺术品。她自己也经历多多,眼前这些事她就都赶上了:Florida飓风卷走了她海边的房子,好在那时是夏天,她人根本不在而且房子有保险根本不用担心;London地铁爆炸她也在场,好在有惊无险;去年多伦多连着几个小时的暴雨也把老太太堵在了去一个教友(亲人去世了)家的路上。想告诉她中国有句老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想想不合适外加不会说也就算了。

    她也向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坐在她朝阳的阳台上,我们可以每次畅谈三四个小时,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关注着我的每一步,从最开始的热心辅导到后来的的热心询问,她说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会成功。我很叹服她的视野和心胸,而于她,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无所不在的上帝的关照下。她十几岁开始读圣经,做礼拜时无论讲到哪一段她随手就能翻到,,这辈子无论何时何地,她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读圣经。圣经里面的歌从词到曲想自己的思想一样熟悉。我跟她谈我的质疑,谈我的迷惑,有时我甚至暗笑她没有自己的思想,已经被圣经洗脑了。但无论如何,我知道,她的人生因信仰而丰富而无私而伟大。。

    不仅仅是我,她还结识了不少跟我一样的中国人。她为我们开圣诞PARTY,请我们吃英式的圣诞大餐。她用心,用很多天的精心准备,从卡片到礼物到满桌子的丰盛食品,无所求,补指望一丝回报。当我看到有同胞空着手,连衣服都拉拉遢遢不曾换过的样子来赴宴的时候,心理及不舒服。我想,物质于这个老太太是身外之物,但她也会高兴于哪怕是来自一张贺卡的祝福吧。不管生活境遇怎样,人起码要保持对自己对环境的尊重,生活的波动是永恒的,在永恒的波动中,你还是要用心对待你自己,因为,那只能是你自己。然而,Mary的无私兴奋是发自内心的,开朗达观地给我们讲英国圣诞节的不同,讲加拿大的昔日和今天。我在想,如果上帝,能让一个70多岁的老人生活得这么积极健康,这么无私忘我,我是不是应该为此而选择接受他再去了解他信他呢?

    然而,我一直忙碌着,变动着,从最开始的主动退出那个小组,到后来教堂也去得少了,感觉很对不起Mary。有次跟她聊起,她说我是个心中有上帝的人,只需要给上帝一点时间,比如晨起的祈祷,饭前的祷告。我答应了,可是我做得不好,我有时甚至做不到平和地面对生活------

    尽管Mary总跟我说我于她是特别的,要我把她当作加拿大的母亲,但我还是刻意地跟她保持着距离。除了她的帮助,我能为她做的却太少。想到自己的一辈子含辛茹苦的父母,那份心的负累让我无法释然-----

    2006年12月份的一天,将会是Mary的80岁生日。圣诞节刚过就去了Florida的Mary告诉我这个生日她要好好办个Party。我也衷心祝愿她长命百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愿主与她同在,阿门!
    • I like your words. Thanks for sharing. :)
    •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