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回国散记(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谈谈交通

都说中国的交通状况不好,经常堵车,这些不是新闻,我没什么好写的。事实上,这次回家,我发现北京的交通改善了不少。四环路已经全线开通,我在上面走了几回,基本上不堵车。中关村和人大一带,堵车也不象三年前那么严重了。那时候,在中巴里一坐,半个小时过去可能车还在原处。现在,虽然车的速度不快,但毕竟在往前走。

不过,我现在看北京的交通,眼光和以前不同了,毕竟在多伦多开了一年多的车了嘛。

首先,在北京,无论汽车、自行车还是行人,都必须为自己抢道。不抢是无法前进的。回家的第二天,我在北京西客站过马路,站在路边十多分钟,愣是找不着机会过去。后来来了两个外地民工模样的人,背着大包袱,穿越车流中如入无人之境。我紧跑两步跟在他们后边才算安全通过。

幸亏我这个人不算太傻,很快就掌握了过马路的技巧。简单概括,诀窍就是:勇往直前,履险如夷。

其实,抢道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人多车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通管理有问题。比如,很多道路上都有人行横道。除了路口以外,这些人行横道都没有交通灯管制。要想过马路,必须勇敢地冲上去,否则永远不会有车停下来让你先过。

北京有很多环岛路口,这些路口没有交通灯,各个方向的车都需并线进入环形路,然后再找自己方向的出口出去。由于这些环形路进出口仅相隔几十米,“里面的车想出来,外面的车想进去”的现象十分普遍。有时,同一车道上前后两辆车竟然相互成九十度角,同时前进,让人赞叹不已。

交通这么乱,交通事故多不多?我不知道。反正我没见着。每次我都觉得就要撞上了,结果又正好没撞上。我觉得,能在北京开车的司机,技术和反应都肯定比加拿大司机强(至少比我强)。

差点忘了,我也见到了一起小交通事故:两辆自行车在十字路口碰到了一起。二人相视一笑,连话都没说,扬长而去。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回国散记(五)
    • 我从93年底开始开车,直到2000年初移民,曾自以为技术很NB,车又是桑塔纳,能钻能抢。现在要是回去,肯定不开车了。
      • 退化了。
        • 短时会找不到感觉。
    • 嘿,别忘了,在北京人眼里,你也是“外地民工模样的人”了,你跟他们跟对了。
      • JPJP
      • 很多年以前就有人狠狠地骂我“外地人”了。
    • 过马路一开始会不习惯,可没两天我也会勇往直前,横穿马路了,嘿嘿。
    • 我回北京过马路时,老是拉着我妈的手。不然的话就过不去,我还老在站在路口等交通灯,其实交通灯对行人来说只是一个摆设。
    • xixi, rollor写的这么有意思。:)
    • 北京的交通比广州好多了。我和风筝截然不同,从小就不怕过马路。可到了广州的第二天踩单车去单位报到,一路紧张得很。车多不算,汽车、摩托车都挤到单车道来,路口一变绿灯,个个争先恐后,我一部单车哪敢跟汽车、摩托车抢路?
      等在广州习惯了天天搭摩托车在乌烟瘴气的马路上穿梭,回北京又不习惯了。遇到车多,十几辆车在红绿灯排长龙,旁边右转的线空着,没一辆车。其它时候还好,如果说是打的,一步也走不动的时候看着计价表跳,就希望司机象在广州一样把车停到右转的那边,一变绿灯就可以马上走了。
      来了加拿大,过马路先生最开心,因为他是和风筝一样,过马路小心翼翼的人。这里不用担心车不让人的事。
      • 去广州出差时候,坐出租车在马路右边行驶,我告诉司机我住在马路左边的那酒店里边,(我意思是你到路口调头回来就是了。)万没想到,那司机当即拐方向盘直穿对面有疾驰车辆的马路,跨过黄线奔酒店门口就去了。我傻的都没声儿了当时。。。
        • 嘿嘿,那次长见识了不是?不过一般司机也不敢这么玩,给阿Sir抄了牌可就 不好玩了。
          • 是啊,在北京再乱,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呀!
            • 有更悬的,有回晚上打的,车开的越来越慢,越来越慢,最后停三环快车道上了,我着急 一看,司机同志趴方向盘上睡着了!
              • 如果是越开越快,...司机同志趴方向盘上睡着了?...
        • 我出来交警朋友送我,路上呵斥超过我们丰田V8的一个普桑的的士慢点。十五分钟后,发现它已经横亘在告诉的路上,满地玻璃!
      • 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值得你们在这里哈啦半天???
    • Good article. 不失北京人的风范。
    • 嘿嘿,最后说的那两个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