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你说的那个故事,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海德博士》。小学的时候看的,非常精彩。算起来,我看过的所有科幻小说堆起来,起码有两米高。”Bingle站起来,举起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然后坐下。
Pingle笑眯眯的看着Bingle吹牛,没有说话。‘著作等身’也许是一件可以吹一吹的事情,‘看书等身’似乎吹起来不应该这么理直气壮哦。
“我们原来那所中学,好歹算是重点中学,香港的邵逸夫不是在国内给很多学校捐钱吗?我们的那个图书馆就是邵逸夫捐的,名字就叫‘逸夫楼’。”
“不过,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可不知道什么邵逸夫,以为‘逸夫楼’和‘教学楼’一样,表示这栋楼的用途。所以呢,想当然认为图书馆嘛,就是让人安逸的地方,逸人楼不好听,所以叫‘逸夫楼’了。逸对教,夫对学,就是学生,楼对楼,‘逸夫楼’对‘教学楼’,很对仗呀。”
“你别笑,我当时就是这么以为的。后来知道邵逸夫以后,感觉很自豪,心想:上了大学可以吹一吹。‘你们学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原来的中学,还有邵逸夫捐的楼呢。’结果上了大学一看,哎呀不好,原来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逸夫楼呀。”
“扯远了,还说科幻小说。逸夫楼不是图书馆么,我们两周可以从里面借一次书,每次最多借两本,我就专门借科幻小说。我们的那个图书馆,可没有向学生开放的卡片检索系统。所以管书的老师就把楼道里的报栏给占了,把学生能借的书,全部用小楷抄在纸上,然后挂在报栏里。每次借书以前,我们就去图书馆的报栏那里,把要借的书号和书名抄下,然后交给管书的老师。”
“你猜我第一次看见这个报栏的时候,心里想什么?我想的是:我要把学校的书全部看一遍。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给自己订了个计划,从最上面的一行书开始,往下面挨着借。这么借了几周就发现自己太傻了,每次都要使劲使劲伸着脖子才能看见最上面几行。而且我算了算,发现这个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我总共才能在中学呆六年,每年最多借四十本,一共才能借二百四十本书。即使我能多蹲几级,也肯定看不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
“想明白以后,我就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计划。等下次再借的时候,我就专门挑自己爱看的科幻小说借,而且还用同学的指标帮我借。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虽然很多,但是也禁不住我这么使劲看。好几个版本的科幻小说全集,几个著名作家的科幻小说集,我最后都看过了。”
“我看过的书里面,最经典的应该算是拍成电影的《地心两万里》,最新的好象是郑渊洁的《魔方大厦》。”
Pingle微笑着,心想:他的嘴里可真能跑火车,《地心两万里》似乎是把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和《海底两万里》混为一谈。而《魔方大厦》不是科幻小说,应该算是童话小说。
“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都看完了,我就只能重新复习以前看过的,要不然就随便找其他的小说看。因为那时候没钱,根本买不起这种闲书,所以只能在图书馆借着看。”
“后来另一个喜欢科幻小说的同学,借给我一本《蜂云》看,当时我就迷住了,没想到还有这么诡异的科幻小说。看完以后,就和同学争论其中的情节。特别是蜜蜂互相吞噬,然后再通过分裂进行繁殖那一段情节。那个同学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蜜蜂不会越来越大。我就坚持这种是有可能的,最后逼得我说:蜜蜂和土豆一样,能够合成空气中的氮,然后就长大了。”
“同学的书,是从他爸爸的厂里图书馆借的。也许是新买的,或者厂里的人不喜欢看科幻小说,那本书很新很新。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好几本卫斯理的书,也都是很新的书,象什么《地图》、《鬼子》、《透明光》等等。每次我们看完以后,都不舍得马上还,还要再捧着书,一起讨论故事里的情节。看多了,总能从里面找出漏洞。比如《透明光》里,卫斯理为了让他的朋友复原,安排他们进入真空室那一段。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Pingle摇了摇头。实际上,Pingle根本不知道他说的卫斯理是什么人,她也没看过《透明光》。
“哦,你学文科的,不考物理。人进到真空室里,下场当然是‘蓬’的一声炸的到处都是啦,绝不是倪匡想象的那样,光戴个氧气面罩就大摇大摆的进入真空中。我那个同学比我还崇拜倪匡,非说这就是倪匡设计的情节,他的朋友就是这样消失的。他让读者替书里的卫斯理着急,因为卫斯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唉,你没看过倪匡的书,真可惜。其实,咱们学校图书馆里就有他的书,昨天我在你们文科学生用的检索卡片里面找到了。你们好幸福呀,我想看却看不了,因为我没有你们的文科借书证。”
Pingle心想:哦,这个害羞的眼镜男生兜了一大圈子,原来想让我帮他借书。好象图书馆的老师不怎么查对借书证和人是不是吻合,Pingle打算把她的一个借书证借给Bingle,让他自己去借。
Bingle扭捏着,说:“还是你帮我借吧,这样一借一还,不是总能和你在一起说话嘛。而且,还可以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
哦,这个圈子原来兜得更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Pingle笑眯眯的看着Bingle吹牛,没有说话。‘著作等身’也许是一件可以吹一吹的事情,‘看书等身’似乎吹起来不应该这么理直气壮哦。
“我们原来那所中学,好歹算是重点中学,香港的邵逸夫不是在国内给很多学校捐钱吗?我们的那个图书馆就是邵逸夫捐的,名字就叫‘逸夫楼’。”
“不过,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可不知道什么邵逸夫,以为‘逸夫楼’和‘教学楼’一样,表示这栋楼的用途。所以呢,想当然认为图书馆嘛,就是让人安逸的地方,逸人楼不好听,所以叫‘逸夫楼’了。逸对教,夫对学,就是学生,楼对楼,‘逸夫楼’对‘教学楼’,很对仗呀。”
“你别笑,我当时就是这么以为的。后来知道邵逸夫以后,感觉很自豪,心想:上了大学可以吹一吹。‘你们学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原来的中学,还有邵逸夫捐的楼呢。’结果上了大学一看,哎呀不好,原来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逸夫楼呀。”
“扯远了,还说科幻小说。逸夫楼不是图书馆么,我们两周可以从里面借一次书,每次最多借两本,我就专门借科幻小说。我们的那个图书馆,可没有向学生开放的卡片检索系统。所以管书的老师就把楼道里的报栏给占了,把学生能借的书,全部用小楷抄在纸上,然后挂在报栏里。每次借书以前,我们就去图书馆的报栏那里,把要借的书号和书名抄下,然后交给管书的老师。”
“你猜我第一次看见这个报栏的时候,心里想什么?我想的是:我要把学校的书全部看一遍。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我给自己订了个计划,从最上面的一行书开始,往下面挨着借。这么借了几周就发现自己太傻了,每次都要使劲使劲伸着脖子才能看见最上面几行。而且我算了算,发现这个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我总共才能在中学呆六年,每年最多借四十本,一共才能借二百四十本书。即使我能多蹲几级,也肯定看不完图书馆里所有的书。”
“想明白以后,我就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计划。等下次再借的时候,我就专门挑自己爱看的科幻小说借,而且还用同学的指标帮我借。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虽然很多,但是也禁不住我这么使劲看。好几个版本的科幻小说全集,几个著名作家的科幻小说集,我最后都看过了。”
“我看过的书里面,最经典的应该算是拍成电影的《地心两万里》,最新的好象是郑渊洁的《魔方大厦》。”
Pingle微笑着,心想:他的嘴里可真能跑火车,《地心两万里》似乎是把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和《海底两万里》混为一谈。而《魔方大厦》不是科幻小说,应该算是童话小说。
“图书馆里的科幻小说都看完了,我就只能重新复习以前看过的,要不然就随便找其他的小说看。因为那时候没钱,根本买不起这种闲书,所以只能在图书馆借着看。”
“后来另一个喜欢科幻小说的同学,借给我一本《蜂云》看,当时我就迷住了,没想到还有这么诡异的科幻小说。看完以后,就和同学争论其中的情节。特别是蜜蜂互相吞噬,然后再通过分裂进行繁殖那一段情节。那个同学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蜜蜂不会越来越大。我就坚持这种是有可能的,最后逼得我说:蜜蜂和土豆一样,能够合成空气中的氮,然后就长大了。”
“同学的书,是从他爸爸的厂里图书馆借的。也许是新买的,或者厂里的人不喜欢看科幻小说,那本书很新很新。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好几本卫斯理的书,也都是很新的书,象什么《地图》、《鬼子》、《透明光》等等。每次我们看完以后,都不舍得马上还,还要再捧着书,一起讨论故事里的情节。看多了,总能从里面找出漏洞。比如《透明光》里,卫斯理为了让他的朋友复原,安排他们进入真空室那一段。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Pingle摇了摇头。实际上,Pingle根本不知道他说的卫斯理是什么人,她也没看过《透明光》。
“哦,你学文科的,不考物理。人进到真空室里,下场当然是‘蓬’的一声炸的到处都是啦,绝不是倪匡想象的那样,光戴个氧气面罩就大摇大摆的进入真空中。我那个同学比我还崇拜倪匡,非说这就是倪匡设计的情节,他的朋友就是这样消失的。他让读者替书里的卫斯理着急,因为卫斯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唉,你没看过倪匡的书,真可惜。其实,咱们学校图书馆里就有他的书,昨天我在你们文科学生用的检索卡片里面找到了。你们好幸福呀,我想看却看不了,因为我没有你们的文科借书证。”
Pingle心想:哦,这个害羞的眼镜男生兜了一大圈子,原来想让我帮他借书。好象图书馆的老师不怎么查对借书证和人是不是吻合,Pingle打算把她的一个借书证借给Bingle,让他自己去借。
Bingle扭捏着,说:“还是你帮我借吧,这样一借一还,不是总能和你在一起说话嘛。而且,还可以一起讨论书里的内容。”
哦,这个圈子原来兜得更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