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早晨的《夕阳红》电视节目里提到,中国现在有1亿3千万老年人,真正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了。听到这个数字,有些吃惊。
其实,原先住在天津的时候,我就有点注意到了。当时为了上班和生活的便利,住处选在靠近市中心的小白楼,步行范围内商场、影院、书店、快餐店一应俱全,代价则是房子比较老旧。住在老房子里的多半是退休了的老人。有一天下班回家,忽然发现楼道门口摆满了花圈花篮,还有黑色的挽联和一盏不知从几楼扯电线的整夜亮着的点灯。从小我对这些代表着死亡的东西很畏惧,总是远远的躲开。现在长大了,仍然希望离这些越远越好,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当我默默的穿越花圈围成的甬路走到自己的房间门口,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似乎增长了一些。后来我注意到几乎是每月一次的频率,我可以在几栋居民楼围成的院子里的某个楼道门口,看到各色的花圈。
现在我在北京所处的社区老年人也非常多,尤其是当我不用上班整天在家,我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和老人们都重合起来了,我有很多机会和社区里的老人近距离接触。早晨,早市上一大半都是推着小推车买菜的老人。白天的时候走在院子里,满眼看到的都是银发一族或者还没上幼儿园的很小的孩子。夏天的时候,院子里的石桌石凳总有打牌下棋的老人们。冬天的时候,每天早晨和傍晚,不管多冷,老人们也总会聚在一起聊天。路过的时候,我偷听到过他们的谈话内容,既有谈论911事件,也有说哪儿商场的棉衣减价了。在非周末的白天去超市买东西,和我一起排队付款的多半是老人。同样,如果在每月15日左右或者国债发行日去工商银行的储蓄所,和我一起排队的大部分还是老头老太太们。
一般来说,我尽量避开每月15日左右去工商银行,因为我知道那是老人们领退休工资的日子,能用ATM办的事情决不去占用柜台资源。可是,偶尔会赶上15日必须通过银行支付的水费账单或者电卡充值,我不得不去排队。有时候我看到老太太们排队排得好辛苦,真的很着急。我想,其实他们的业务——查询工资到没到,取出几百块钱作为生活费——最适合用银行卡在ATM机器上办了。可是,我也知道,当工商银行更新系统,所有存款户都必须有密码时,许多许多老人或者不太老的人都选择了默认密码为0000,就这样,我还总能听到对需要输密码的抱怨声。所以,我能想象假如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全部交给一台陌生的ATM机器办理,他们该是多么的不信任它。其实,不用想象,我的确曾经这么建议过一位排在我前面的老太太,我很努力地想让她听懂我,她也很努力地在听我说什么,可是最后我和她都放弃了。
最需要方便的老人们,却无法享受这些作为社会进步一部分的便利设施,真是莫大的遗憾。也许,发明制造这些机器的年轻人,没有充分估计到对于老人们来说,跟机器打交道的麻烦远远超过了机器带来的方便。虽然现在我可以自如地享受着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但是,我很难不怀疑,等我老了的时候,我会不会也不再搞得懂将来的年轻人折腾出的“新玩意儿”?或者懒得去搞懂它们?
走在白发苍苍的人群中,让人不由自主会去思考自己的老年。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会不会也非常喜欢《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曲,要我的儿女们好好听听它,委婉地表达我对她们的希望和不满?我会是一个兴高采烈扭秧歌的老太太吗?或者面无表情的坐在养老院的长廊上晒太阳?这些问题都不敢细想。从统计资料上来看,老龄社会的最高峰将在我自己老掉的时候到来。从前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年轻时候一定要攒一大笔钱,到了老掉的时候,就让我谁也别靠,只靠我的钱好好生活吧。可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警告,将来老龄社会的主要问题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劳动力的严重匮乏,造成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服务!
小时候总固执地认为妈妈不会老,爸爸不会老,外婆不会老,爷爷奶奶不会老,老掉的人都是别人家的,我自己就更不会老掉。小时候这么认为,可以被看成是可爱的童心,现在再这么想,就会被人嗤笑了。现在我只希望我老了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太太,服老,不妒忌年轻人,不抱怨该死的莫名其妙的新东西,愉快地、聪明地生活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其实,原先住在天津的时候,我就有点注意到了。当时为了上班和生活的便利,住处选在靠近市中心的小白楼,步行范围内商场、影院、书店、快餐店一应俱全,代价则是房子比较老旧。住在老房子里的多半是退休了的老人。有一天下班回家,忽然发现楼道门口摆满了花圈花篮,还有黑色的挽联和一盏不知从几楼扯电线的整夜亮着的点灯。从小我对这些代表着死亡的东西很畏惧,总是远远的躲开。现在长大了,仍然希望离这些越远越好,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当我默默的穿越花圈围成的甬路走到自己的房间门口,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似乎增长了一些。后来我注意到几乎是每月一次的频率,我可以在几栋居民楼围成的院子里的某个楼道门口,看到各色的花圈。
现在我在北京所处的社区老年人也非常多,尤其是当我不用上班整天在家,我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和老人们都重合起来了,我有很多机会和社区里的老人近距离接触。早晨,早市上一大半都是推着小推车买菜的老人。白天的时候走在院子里,满眼看到的都是银发一族或者还没上幼儿园的很小的孩子。夏天的时候,院子里的石桌石凳总有打牌下棋的老人们。冬天的时候,每天早晨和傍晚,不管多冷,老人们也总会聚在一起聊天。路过的时候,我偷听到过他们的谈话内容,既有谈论911事件,也有说哪儿商场的棉衣减价了。在非周末的白天去超市买东西,和我一起排队付款的多半是老人。同样,如果在每月15日左右或者国债发行日去工商银行的储蓄所,和我一起排队的大部分还是老头老太太们。
一般来说,我尽量避开每月15日左右去工商银行,因为我知道那是老人们领退休工资的日子,能用ATM办的事情决不去占用柜台资源。可是,偶尔会赶上15日必须通过银行支付的水费账单或者电卡充值,我不得不去排队。有时候我看到老太太们排队排得好辛苦,真的很着急。我想,其实他们的业务——查询工资到没到,取出几百块钱作为生活费——最适合用银行卡在ATM机器上办了。可是,我也知道,当工商银行更新系统,所有存款户都必须有密码时,许多许多老人或者不太老的人都选择了默认密码为0000,就这样,我还总能听到对需要输密码的抱怨声。所以,我能想象假如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退休工资全部交给一台陌生的ATM机器办理,他们该是多么的不信任它。其实,不用想象,我的确曾经这么建议过一位排在我前面的老太太,我很努力地想让她听懂我,她也很努力地在听我说什么,可是最后我和她都放弃了。
最需要方便的老人们,却无法享受这些作为社会进步一部分的便利设施,真是莫大的遗憾。也许,发明制造这些机器的年轻人,没有充分估计到对于老人们来说,跟机器打交道的麻烦远远超过了机器带来的方便。虽然现在我可以自如地享受着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但是,我很难不怀疑,等我老了的时候,我会不会也不再搞得懂将来的年轻人折腾出的“新玩意儿”?或者懒得去搞懂它们?
走在白发苍苍的人群中,让人不由自主会去思考自己的老年。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会不会也非常喜欢《常回家看看》这样的歌曲,要我的儿女们好好听听它,委婉地表达我对她们的希望和不满?我会是一个兴高采烈扭秧歌的老太太吗?或者面无表情的坐在养老院的长廊上晒太阳?这些问题都不敢细想。从统计资料上来看,老龄社会的最高峰将在我自己老掉的时候到来。从前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年轻时候一定要攒一大笔钱,到了老掉的时候,就让我谁也别靠,只靠我的钱好好生活吧。可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警告,将来老龄社会的主要问题根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劳动力的严重匮乏,造成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服务!
小时候总固执地认为妈妈不会老,爸爸不会老,外婆不会老,爷爷奶奶不会老,老掉的人都是别人家的,我自己就更不会老掉。小时候这么认为,可以被看成是可爱的童心,现在再这么想,就会被人嗤笑了。现在我只希望我老了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老太太,服老,不妒忌年轻人,不抱怨该死的莫名其妙的新东西,愉快地、聪明地生活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