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西游记》里有言,“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大约是玉皇大帝身边的日子多少有点千篇一律,只及得上人间生活多彩多变之365分之一吧。今年6月我回北京探亲,临回美国的那天,忽地和吴承恩有了同感:我这儿好象还没过几天,人家那头却已是10年的翻天覆地了。
留学美国,虽然有许多意外经历,但毕竟是一条基本模式已定的路,走下来觉得有惊无奇;但中国历史上变化巨大的这10年就把我闪下来了,说不定我错过了不少人生大戏呢。
当然,若说“遗憾”,可就是我矫情了———我未必肯拿已得到的去换可能曾经失去的。不过,人对于自己失去了什么,好象总比对自己得到了什么感觉要敏锐得多:每次回国探亲,我总是忍不住“患得患失”一番。故乡北京是我人情的“高温地带”,那里有家人、有朋友、有昔日的“辉煌”、有吃不尽的美食……不过,回家也有一点压力:我衣着太土,似乎不宜在越来越堂皇的北京街头乱晃。
由于所生长的时代给我的烙印甚深,“土”成了我的本质。从上中学起,我就兼有“质朴”的优点和“过于质朴”的缺点,衣着从不鲜亮,头脸从不拾掇,再加长相欠优雅,总给人一副灰头土脸的形象。出国前不久的一天,我曾被一位来家做客的女士误当成初进北京的小保姆,足见我朴实的程度。
其实当时国人的服装早已不是全民皆灰,只是我这样土入骨髓的人,对周围日见鲜亮之服装趋势的顺应难免有些滞后。据我现在估计,在一个强劲的外力天长日久地推动下,90年代初我本可能有一番改革行头的作为。可惜,改革还没来得及发生,我就离开了中国,我的面貌就这么被停留在1989年10月,成化石了。
因为到了美国就觉不出自己土了。头一二年是没心思:忽地一下到了个生地方,东南西北全乱套了,都搞不清自己是个什么内容了,哪儿来的情绪去讲究封面?
后来怎么也长进不大呢?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舆论障耳。在美国无论穿得多不好看,你不见得听得到任何否定性评论———美国人对别人穿什么,表现得似乎不够“坦率”。十余年来,大家对他人服装批评性的评论,我只听到过一次:那天我们老板对大家说,她忘了下午有个重要会议,所以今天的着装有些不得体。这时我旁边一位对老板的一切都不满的同事马蒂悄悄嘀咕了一句:“她什么时候得体过?!”我相信当时除了我谁也没听见这话,所以马蒂不过是那个看见了国王长着驴耳朵的理发师,顶多刨个坑悄悄对坑里说句真话埋了了事。没有批评,没有舆论的压力,我可不就敞开了“我行我土”了么。
二是参照物障眼。很多美国人穿得也很“土”,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哪儿都敢去。即使是上班族,只要你今天与昨天、前天、大前天穿得不重样,就过得去;下了班或出门旅游就更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很多时候,在银行、图书馆、商店、公园等场所,脸前众人一个赛一个的随心所欲形象,会让连我这么不讲究穿着的人都看不下眼去。拿我工作的单位来说,我不仅不算穿着最糟的,一不留神我还能穿出一身让众人“惊艳”的呢!
这其中还有点我个人很微妙的趋利避害心理,可称“顾虑障心”吧:不少美国人极不愿意胖却偏偏很胖,不胖的人有时就免不了招人羡忌,要是苗条且张狂,就十有八九人缘不好。我一直人缘还不坏,得多亏我从里到外的这份朴实。有一天早上,不记得我穿了件什么,几位同事围着我一通夸,心直口快的卡西亚说:“这些话可别让丽娅听见,要是听说有人比她更苗条,她会嫉妒得给你下毒!”虽是玩笑话,还是让我脊背发凉:一是想到丽娅这般遭人刻薄无非因为她气质高贵、身材苗条;二是感到都不用谁给我下毒,有两三个看我碍眼的人,工作中给我作点小梗,就足够我受的。在我无法把握体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周围人对我的心态时,我宁可在衣着上低调行事———我怕无缘无故得罪人,甚于怕自己穿得不漂亮。
久而久之,我就很难有什么让国内朋友觉得鲜亮的衣服啦。
果然一到北京我这身行头就有毛病了。从下飞机开始,从兄弟到朋友,没谁见了我不“惊土”的。其实光是兄弟刺我几句我还可以不在乎:人家搞艺术么,给时装模特照相的,入不了他的眼,算不上真糟。问题是连我那奔80的老爸,居然在一顿饭之间问我两番:“你在美国也穿这个?美国人也穿这个?你上班也穿这个?”问得我心里发毛,嘴上发软:“有时候上班比这个要讲究一点……”
还有一次,接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请我吃饭,就在楼下等呢。怕他久等,我放下电话慌慌张张就往楼下跑。这时,家里那位正在埋头苦干、几乎从不说话的钟点工小姑娘抬起头来惊呼:“你就穿这个上街啊?!”真叫“于无声处听惊雷”!我这身在美国大街上穿了乱走过多少次的短裤衫,就这么让她一句话给毙了。这以后,我再没有穿着“这个”在北京大街上走过———因为我估计小姑娘的话很代表民意。
要是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没有这篇文章了。回到美国,我接着3个星期前的茬儿去上班。一进办公室就听到众同事的欢呼:“回来啦!”“嗬,又穿得这么漂亮啊!”“她什么时候不是漂漂亮亮的?!”
善哉!三天前同一件衣服我还不敢穿上街呢!这么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也亏得我两头不较真。只是没多会儿工夫,自己也相信这身衣服的确还不错了。
这辈子不大可能“脱土”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留学美国,虽然有许多意外经历,但毕竟是一条基本模式已定的路,走下来觉得有惊无奇;但中国历史上变化巨大的这10年就把我闪下来了,说不定我错过了不少人生大戏呢。
当然,若说“遗憾”,可就是我矫情了———我未必肯拿已得到的去换可能曾经失去的。不过,人对于自己失去了什么,好象总比对自己得到了什么感觉要敏锐得多:每次回国探亲,我总是忍不住“患得患失”一番。故乡北京是我人情的“高温地带”,那里有家人、有朋友、有昔日的“辉煌”、有吃不尽的美食……不过,回家也有一点压力:我衣着太土,似乎不宜在越来越堂皇的北京街头乱晃。
由于所生长的时代给我的烙印甚深,“土”成了我的本质。从上中学起,我就兼有“质朴”的优点和“过于质朴”的缺点,衣着从不鲜亮,头脸从不拾掇,再加长相欠优雅,总给人一副灰头土脸的形象。出国前不久的一天,我曾被一位来家做客的女士误当成初进北京的小保姆,足见我朴实的程度。
其实当时国人的服装早已不是全民皆灰,只是我这样土入骨髓的人,对周围日见鲜亮之服装趋势的顺应难免有些滞后。据我现在估计,在一个强劲的外力天长日久地推动下,90年代初我本可能有一番改革行头的作为。可惜,改革还没来得及发生,我就离开了中国,我的面貌就这么被停留在1989年10月,成化石了。
因为到了美国就觉不出自己土了。头一二年是没心思:忽地一下到了个生地方,东南西北全乱套了,都搞不清自己是个什么内容了,哪儿来的情绪去讲究封面?
后来怎么也长进不大呢?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舆论障耳。在美国无论穿得多不好看,你不见得听得到任何否定性评论———美国人对别人穿什么,表现得似乎不够“坦率”。十余年来,大家对他人服装批评性的评论,我只听到过一次:那天我们老板对大家说,她忘了下午有个重要会议,所以今天的着装有些不得体。这时我旁边一位对老板的一切都不满的同事马蒂悄悄嘀咕了一句:“她什么时候得体过?!”我相信当时除了我谁也没听见这话,所以马蒂不过是那个看见了国王长着驴耳朵的理发师,顶多刨个坑悄悄对坑里说句真话埋了了事。没有批评,没有舆论的压力,我可不就敞开了“我行我土”了么。
二是参照物障眼。很多美国人穿得也很“土”,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哪儿都敢去。即使是上班族,只要你今天与昨天、前天、大前天穿得不重样,就过得去;下了班或出门旅游就更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很多时候,在银行、图书馆、商店、公园等场所,脸前众人一个赛一个的随心所欲形象,会让连我这么不讲究穿着的人都看不下眼去。拿我工作的单位来说,我不仅不算穿着最糟的,一不留神我还能穿出一身让众人“惊艳”的呢!
这其中还有点我个人很微妙的趋利避害心理,可称“顾虑障心”吧:不少美国人极不愿意胖却偏偏很胖,不胖的人有时就免不了招人羡忌,要是苗条且张狂,就十有八九人缘不好。我一直人缘还不坏,得多亏我从里到外的这份朴实。有一天早上,不记得我穿了件什么,几位同事围着我一通夸,心直口快的卡西亚说:“这些话可别让丽娅听见,要是听说有人比她更苗条,她会嫉妒得给你下毒!”虽是玩笑话,还是让我脊背发凉:一是想到丽娅这般遭人刻薄无非因为她气质高贵、身材苗条;二是感到都不用谁给我下毒,有两三个看我碍眼的人,工作中给我作点小梗,就足够我受的。在我无法把握体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周围人对我的心态时,我宁可在衣着上低调行事———我怕无缘无故得罪人,甚于怕自己穿得不漂亮。
久而久之,我就很难有什么让国内朋友觉得鲜亮的衣服啦。
果然一到北京我这身行头就有毛病了。从下飞机开始,从兄弟到朋友,没谁见了我不“惊土”的。其实光是兄弟刺我几句我还可以不在乎:人家搞艺术么,给时装模特照相的,入不了他的眼,算不上真糟。问题是连我那奔80的老爸,居然在一顿饭之间问我两番:“你在美国也穿这个?美国人也穿这个?你上班也穿这个?”问得我心里发毛,嘴上发软:“有时候上班比这个要讲究一点……”
还有一次,接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请我吃饭,就在楼下等呢。怕他久等,我放下电话慌慌张张就往楼下跑。这时,家里那位正在埋头苦干、几乎从不说话的钟点工小姑娘抬起头来惊呼:“你就穿这个上街啊?!”真叫“于无声处听惊雷”!我这身在美国大街上穿了乱走过多少次的短裤衫,就这么让她一句话给毙了。这以后,我再没有穿着“这个”在北京大街上走过———因为我估计小姑娘的话很代表民意。
要是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没有这篇文章了。回到美国,我接着3个星期前的茬儿去上班。一进办公室就听到众同事的欢呼:“回来啦!”“嗬,又穿得这么漂亮啊!”“她什么时候不是漂漂亮亮的?!”
善哉!三天前同一件衣服我还不敢穿上街呢!这么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也亏得我两头不较真。只是没多会儿工夫,自己也相信这身衣服的确还不错了。
这辈子不大可能“脱土”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