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艳阳天·爆热北京·沙尘暴
艳阳天
早上,又是一个艳阳天。
我拉开门,阳光立刻砸了进来,我慌忙用手遮住了眼睛。
好莱坞电影中一个很俗套的场景,主人公打开一个盖子,强烈的光线射了出来,主人公慌忙用手遮住了眼睛,同时嘴里啧啧几声,兴奋的口水流了出来。
这类电影,通常是寻宝的电影,而找到的宝贝,通常都是亮闪闪的。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是喜欢耀眼的东西,比如传说中的夜明珠,璀璨的钻石。我相信这并不是因为金钱的力量,因为一叠钞票或者银行账户上的数字,都很难使人兴奋得口水直流。
也许如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所证明的,当光线刺入人的瞳孔,复杂的条件反射被激活。一股兴奋的生物电流,由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副交感神经--唾液腺--口腔,最终形成一股兴奋的口水。
嗯,原来如此!
我佩服自己能够在一瞬间,有如此重大的一项发现。我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走出门,走进爆热的北京。
爆热北京
今年的夏天,是我搬到北京以后,过的第一个夏天。
老实说,我对这个夏天的印象并不好。我吃惊于北京与天津仅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但是气候似乎却有很大的差异。在天津的时候,我从没意识到原来天津还是一个海滨城市,不但有皮皮虾吃,还有湿润的风吹。
离开大海仅仅不到二百公里,北京,已经是大陆性气候了。走在北京的水泥马路上,空气中一点水分也没有,鼻子能够闻到的,只是干燥的尘土味,汽车的尾气味,行人的汗味。
我以前一直认为,眼睛是最灵敏的,而鼻子最迟钝。事实证明,我错了。
太阳努力的照射,我眼中的爆热北京,已经成了白花花的一片,耳朵也几乎失去了听觉,嗡嗡的响个不停,只有鼻子还在努力的工作,鼻腔里充满了各种七彩斑斓的气味。
我努力的往前走,不敢停下。在强烈的日光下,我就象一块“既溶于口,又熔于手”的国产巧克力,随时会化成一滩。而一旦熔化,我就会和脚下的黏黏的柏油混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终于走进永远恒温的办公室,我又重新凝固了自己。我大惊小怪的告诉一位北京的同事,自己差一点象巧克力一样化掉。我以为同事听了我的比喻,会称赞我的皮肤是: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同事笑了,你应该等沙尘暴的时候再化,这样掺了沙子,才象一块真正的国产巧克力。
沙尘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沙尘暴这个词,就象一个悍匪,闯进了大家的字典,赶也赶不走。
第一天到北京的时候,我站办公室巨大的窗子边,向外眺望。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感觉:窗外,天空是那么纯净的蓝色,远处郊区的山清晰可见,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建筑,大厦蔑视着居民楼,居民楼藐视着平房,平房鄙视着大厦。
忽然看到一群鸽子优雅的飞过,隐约听见嗡嗡的鸽哨声。我兴奋的张开双臂,想要做一个造型,忽然想起那些撞碎玻璃、翻出窗外的暴力场面,立刻退了几步,放弃了这种想法。
空气不错呀。怎么同事告诉我,北京污染的很厉害,在市区,一年之中只有四天时间能够看见西山?
后来才知道,那一天,恰好就是这四天中的一天。以后,无论我怎么摆“美人凭栏眺”的POSE,都再没有看到过远处的小山了。而沙尘暴,却一次次的降临。
今天,外面的天空又一次变得昏黄,路上的行人开始四处逃窜。
看着玻璃门外这熟悉的场景,不用问,也知道沙尘暴来了。沙子打在门上,噼啪做响:“来吧,让我们给你沙土浴。你的头发,你的耳朵,还有鼻子。”
第一次遇到沙尘暴的时候,正在路上走,风夹着沙子劈头盖脸扑了下来。我愕然。风,在北方是很常见的,土,在北方也很常见。但是这漫天的黄沙,实在是很罕见。
那一天我的记忆是灰色的。走两步,喝一口水,吐半斤沙子。再走两步,再喝一口水,再吐半斤沙子。
那一天我的记忆是沉重的。鼻子中的灰,耳朵里的土,头发上的沙,压得我无力挣扎。
遥远的记忆今天又被唤醒,我知道在门外嗷嗷怪叫的是什么,但是我必须出去,因为我要回家。
我深吸一口气,屏住气,用力推开门。没等我低头向外冲,一阵风卷着沙土涌进了门。我立刻胆怯了,脚下一犹豫,就被恶狠狠的推了回来,门又关上了。
短短一秒钟的功夫,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掉在煤堆里的面团,身上沾满了煤灰,或者是一个掉在面粉中的煤球,身上沾满了面粉。我想学家中小狗的样子,抖抖身上的毛,把这些煤灰或者面粉恶狠狠的甩掉。但是耸了两下肩膀,发现自己的身体构造不适合,作罢。
我正在踌躇着,身边的保安热情的帮我拉开了一道门缝,笑眯眯的看着我。
我只好一头钻进了外面的沙子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艳阳天
早上,又是一个艳阳天。
我拉开门,阳光立刻砸了进来,我慌忙用手遮住了眼睛。
好莱坞电影中一个很俗套的场景,主人公打开一个盖子,强烈的光线射了出来,主人公慌忙用手遮住了眼睛,同时嘴里啧啧几声,兴奋的口水流了出来。
这类电影,通常是寻宝的电影,而找到的宝贝,通常都是亮闪闪的。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是喜欢耀眼的东西,比如传说中的夜明珠,璀璨的钻石。我相信这并不是因为金钱的力量,因为一叠钞票或者银行账户上的数字,都很难使人兴奋得口水直流。
也许如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所证明的,当光线刺入人的瞳孔,复杂的条件反射被激活。一股兴奋的生物电流,由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副交感神经--唾液腺--口腔,最终形成一股兴奋的口水。
嗯,原来如此!
我佩服自己能够在一瞬间,有如此重大的一项发现。我擦了擦嘴角的口水,走出门,走进爆热的北京。
爆热北京
今年的夏天,是我搬到北京以后,过的第一个夏天。
老实说,我对这个夏天的印象并不好。我吃惊于北京与天津仅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但是气候似乎却有很大的差异。在天津的时候,我从没意识到原来天津还是一个海滨城市,不但有皮皮虾吃,还有湿润的风吹。
离开大海仅仅不到二百公里,北京,已经是大陆性气候了。走在北京的水泥马路上,空气中一点水分也没有,鼻子能够闻到的,只是干燥的尘土味,汽车的尾气味,行人的汗味。
我以前一直认为,眼睛是最灵敏的,而鼻子最迟钝。事实证明,我错了。
太阳努力的照射,我眼中的爆热北京,已经成了白花花的一片,耳朵也几乎失去了听觉,嗡嗡的响个不停,只有鼻子还在努力的工作,鼻腔里充满了各种七彩斑斓的气味。
我努力的往前走,不敢停下。在强烈的日光下,我就象一块“既溶于口,又熔于手”的国产巧克力,随时会化成一滩。而一旦熔化,我就会和脚下的黏黏的柏油混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终于走进永远恒温的办公室,我又重新凝固了自己。我大惊小怪的告诉一位北京的同事,自己差一点象巧克力一样化掉。我以为同事听了我的比喻,会称赞我的皮肤是: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同事笑了,你应该等沙尘暴的时候再化,这样掺了沙子,才象一块真正的国产巧克力。
沙尘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沙尘暴这个词,就象一个悍匪,闯进了大家的字典,赶也赶不走。
第一天到北京的时候,我站办公室巨大的窗子边,向外眺望。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感觉:窗外,天空是那么纯净的蓝色,远处郊区的山清晰可见,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建筑,大厦蔑视着居民楼,居民楼藐视着平房,平房鄙视着大厦。
忽然看到一群鸽子优雅的飞过,隐约听见嗡嗡的鸽哨声。我兴奋的张开双臂,想要做一个造型,忽然想起那些撞碎玻璃、翻出窗外的暴力场面,立刻退了几步,放弃了这种想法。
空气不错呀。怎么同事告诉我,北京污染的很厉害,在市区,一年之中只有四天时间能够看见西山?
后来才知道,那一天,恰好就是这四天中的一天。以后,无论我怎么摆“美人凭栏眺”的POSE,都再没有看到过远处的小山了。而沙尘暴,却一次次的降临。
今天,外面的天空又一次变得昏黄,路上的行人开始四处逃窜。
看着玻璃门外这熟悉的场景,不用问,也知道沙尘暴来了。沙子打在门上,噼啪做响:“来吧,让我们给你沙土浴。你的头发,你的耳朵,还有鼻子。”
第一次遇到沙尘暴的时候,正在路上走,风夹着沙子劈头盖脸扑了下来。我愕然。风,在北方是很常见的,土,在北方也很常见。但是这漫天的黄沙,实在是很罕见。
那一天我的记忆是灰色的。走两步,喝一口水,吐半斤沙子。再走两步,再喝一口水,再吐半斤沙子。
那一天我的记忆是沉重的。鼻子中的灰,耳朵里的土,头发上的沙,压得我无力挣扎。
遥远的记忆今天又被唤醒,我知道在门外嗷嗷怪叫的是什么,但是我必须出去,因为我要回家。
我深吸一口气,屏住气,用力推开门。没等我低头向外冲,一阵风卷着沙土涌进了门。我立刻胆怯了,脚下一犹豫,就被恶狠狠的推了回来,门又关上了。
短短一秒钟的功夫,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掉在煤堆里的面团,身上沾满了煤灰,或者是一个掉在面粉中的煤球,身上沾满了面粉。我想学家中小狗的样子,抖抖身上的毛,把这些煤灰或者面粉恶狠狠的甩掉。但是耸了两下肩膀,发现自己的身体构造不适合,作罢。
我正在踌躇着,身边的保安热情的帮我拉开了一道门缝,笑眯眯的看着我。
我只好一头钻进了外面的沙子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