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昨晚,做了一个梦。
我爬到梯子顶上,修理客厅中的灯。梦中,我一边修理,一边想:我什么时候成了电工了?
醒来,猛地想起来自己曾许诺为大脸猫和潘多拉分析一下“似曾相识”的梦境。准备旅途的忙乱之中,竟忘掉了,如果不是这个梦提醒,可能我就真成了“那个电工”了。
梦,真是奇妙。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一天的某一个特定场合,我会突然发现,周围的场景是那么的熟悉,似乎我以前在梦中经历过。甚至包括周围人说的话,我也会忽然想起来,这句话,他/她曾在梦中同我说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的困惑了我。我甚至怀疑自己有“超能力”,能够在梦中预知未来。这种怀疑,使我窃喜不已。
但是,我忽然又有了这样的怀疑,这个所谓的“梦”,其实是不存在的。我只是在一瞬间,恍惚认为自己曾经经历过这个场景,于是自认为自己曾做这样的梦。我并不知道哪一个怀疑才是正确的,后来读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书,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一人独有,不过由于心理学的复杂性,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并不是完全一致。
这里,我也不能免俗,首先要提的是弗洛伊德在著名的《梦的解析》一书中对这种现象的分析。
弗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梦见她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这似乎是个典型的“预知之梦”。弗洛伊德经过详细查问,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家庭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医师之时,“一看到他,便认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
弗洛伊德认为: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这个梦。经过分析,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希望等到他,但希望却落空了。弗洛伊德因此断定:看到这位医师而发生那个预言性的梦幻感觉,意思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时他看重我们的约会,我不会白等。”
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个女病人曾在小时候拜访某位同学,一进院子她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是未曾来过这里。弗洛伊德经过分析指出,这种“似曾相识”其实是来自另一种“似曾相识”。这位同学有个病重的弟弟,而病人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恶性白喉,她因此而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弗洛伊德认为,被迫离家的她也许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抑制了。在拜访同学家时,知道对方也有个病得快死的弟弟时,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经验,但意识无法承认这点,于是这种熟悉感就“转移”为对花园、房子的熟悉感。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潜意识的活动,从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似曾相识”。不过,对于这种事后推断,我总觉得不大可靠,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平平无奇。我很难相信当时极其普通的场景后面,压抑了自己的什么潜意识。所以,我宁愿相信意大利生理心理学家阿尔贝托·奥里维利奥的解释。
他认为,对某些人来说,“似曾相识”可能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在现实中,某种特定的场景会引起我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的回忆。但是由于我们的记忆,都是一种碎片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因此我们的回忆不是以完整的面貌出现。而这种小的局部记忆,使我们难以正确地识别它,从而出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举例说,假设我们第一次来到一个光线昏暗的广场,那里有树,有露天放置的小桌子,还有路灯。假如我们的记忆碎片中存在昏暗的光线,或者广场,或者小桌子,于是回忆被部分地激活了。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使这个场景是我们从未经历的。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并不能真的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所以我们会“幻想”我们做过某个梦。我更倾向认同这个解释,相信自己记忆的不可靠。自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过,我也不能否认这一点,确实曾有人真的做了一个梦,后来梦境实现的例子。
哈费德在《梦与梦魇》一书中,提到一个病人多次梦见自己的手臂和嘴因麻痹而痉挛,几个月后,当他在修理收音机时,忽然产生局部麻痹现象。后来发现,他的麻痹现象是梅毒的并发症。哈费德认为从生理角度,病人的身体可能已受到梅毒的感染,以前在梦中有轻微的感觉而产生这个梦;从心理上来说,病人心中也许已有感染梅毒的忧虑,这种忧虑就在梦中成为预示疾病的先兆。
有一种理论认为生理刺激可以成为梦的来源,而梦中,我们对外在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但是对来自内在器官的刺激变得更较敏感,于是就会产生这种预感自己生病的梦。所以,如果做了这种梦,有时候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还有一些梦境实现的例子,在我看来,可以当作奇闻听听,却不可当真。
明代的张瀚曾经提到自己的两个预感的梦。一次是梦见一个鬼给他一双鞋,里面题有“三十六名”,后来参加乡试,排名第四十九。于是张瀚认为“四九三十六”,自己在梦中早有预料。另一次梦见一个人给他十个铜钱,让他掷,出现背面较多的就能上榜。他在梦中掷了两次,一次出现六个背面,另一次出现七个背面。结果他后来京试,他的排名是四十二名。这一次,张瀚认为“六七四十二”。
上面我说了,这一类的梦就当奇闻听听,切不可当真。这种数字游戏,就象算命的先生常用“桃园三结义,孤独(咕嘟)一支”来组合从而能够预知兄弟个数一样,真的是游戏而已。如果你是独生子,那么“你有三兄弟的命,可惜现在孤独一支”;如果你是哥俩个,那么“本来是三兄弟的命,结果咕嘟回去一支”;如果哥三个就不用说了,恰好是桃园三结义;如果哥四个,那么就三结义之后,再咕嘟出一支。再多的兄弟也没关系,咕嘟的那一支,上面可以随便分杈。
我相信就象张瀚极其渴望科举提名,从而梦见自己的名次一样,现在人们做梦都希望彩票中大奖。那么这么多人,买了这么多次彩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这样一个传说:某人曾经梦见过一组数字,组合起来就是六合彩的中奖号码。还在犹豫什么?赶紧去睡觉,梦见这个六合彩的号码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我爬到梯子顶上,修理客厅中的灯。梦中,我一边修理,一边想:我什么时候成了电工了?
醒来,猛地想起来自己曾许诺为大脸猫和潘多拉分析一下“似曾相识”的梦境。准备旅途的忙乱之中,竟忘掉了,如果不是这个梦提醒,可能我就真成了“那个电工”了。
梦,真是奇妙。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一天的某一个特定场合,我会突然发现,周围的场景是那么的熟悉,似乎我以前在梦中经历过。甚至包括周围人说的话,我也会忽然想起来,这句话,他/她曾在梦中同我说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的困惑了我。我甚至怀疑自己有“超能力”,能够在梦中预知未来。这种怀疑,使我窃喜不已。
但是,我忽然又有了这样的怀疑,这个所谓的“梦”,其实是不存在的。我只是在一瞬间,恍惚认为自己曾经经历过这个场景,于是自认为自己曾做这样的梦。我并不知道哪一个怀疑才是正确的,后来读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书,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一人独有,不过由于心理学的复杂性,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并不是完全一致。
这里,我也不能免俗,首先要提的是弗洛伊德在著名的《梦的解析》一书中对这种现象的分析。
弗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梦见她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这似乎是个典型的“预知之梦”。弗洛伊德经过详细查问,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家庭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医师之时,“一看到他,便认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
弗洛伊德认为: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这个梦。经过分析,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希望等到他,但希望却落空了。弗洛伊德因此断定:看到这位医师而发生那个预言性的梦幻感觉,意思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时他看重我们的约会,我不会白等。”
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个女病人曾在小时候拜访某位同学,一进院子她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是未曾来过这里。弗洛伊德经过分析指出,这种“似曾相识”其实是来自另一种“似曾相识”。这位同学有个病重的弟弟,而病人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恶性白喉,她因此而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弗洛伊德认为,被迫离家的她也许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抑制了。在拜访同学家时,知道对方也有个病得快死的弟弟时,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经验,但意识无法承认这点,于是这种熟悉感就“转移”为对花园、房子的熟悉感。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潜意识的活动,从而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似曾相识”。不过,对于这种事后推断,我总觉得不大可靠,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平平无奇。我很难相信当时极其普通的场景后面,压抑了自己的什么潜意识。所以,我宁愿相信意大利生理心理学家阿尔贝托·奥里维利奥的解释。
他认为,对某些人来说,“似曾相识”可能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在现实中,某种特定的场景会引起我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的回忆。但是由于我们的记忆,都是一种碎片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因此我们的回忆不是以完整的面貌出现。而这种小的局部记忆,使我们难以正确地识别它,从而出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举例说,假设我们第一次来到一个光线昏暗的广场,那里有树,有露天放置的小桌子,还有路灯。假如我们的记忆碎片中存在昏暗的光线,或者广场,或者小桌子,于是回忆被部分地激活了。这就使我们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即使这个场景是我们从未经历的。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并不能真的回忆起这样一个场景,所以我们会“幻想”我们做过某个梦。我更倾向认同这个解释,相信自己记忆的不可靠。自从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过,我也不能否认这一点,确实曾有人真的做了一个梦,后来梦境实现的例子。
哈费德在《梦与梦魇》一书中,提到一个病人多次梦见自己的手臂和嘴因麻痹而痉挛,几个月后,当他在修理收音机时,忽然产生局部麻痹现象。后来发现,他的麻痹现象是梅毒的并发症。哈费德认为从生理角度,病人的身体可能已受到梅毒的感染,以前在梦中有轻微的感觉而产生这个梦;从心理上来说,病人心中也许已有感染梅毒的忧虑,这种忧虑就在梦中成为预示疾病的先兆。
有一种理论认为生理刺激可以成为梦的来源,而梦中,我们对外在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但是对来自内在器官的刺激变得更较敏感,于是就会产生这种预感自己生病的梦。所以,如果做了这种梦,有时候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还有一些梦境实现的例子,在我看来,可以当作奇闻听听,却不可当真。
明代的张瀚曾经提到自己的两个预感的梦。一次是梦见一个鬼给他一双鞋,里面题有“三十六名”,后来参加乡试,排名第四十九。于是张瀚认为“四九三十六”,自己在梦中早有预料。另一次梦见一个人给他十个铜钱,让他掷,出现背面较多的就能上榜。他在梦中掷了两次,一次出现六个背面,另一次出现七个背面。结果他后来京试,他的排名是四十二名。这一次,张瀚认为“六七四十二”。
上面我说了,这一类的梦就当奇闻听听,切不可当真。这种数字游戏,就象算命的先生常用“桃园三结义,孤独(咕嘟)一支”来组合从而能够预知兄弟个数一样,真的是游戏而已。如果你是独生子,那么“你有三兄弟的命,可惜现在孤独一支”;如果你是哥俩个,那么“本来是三兄弟的命,结果咕嘟回去一支”;如果哥三个就不用说了,恰好是桃园三结义;如果哥四个,那么就三结义之后,再咕嘟出一支。再多的兄弟也没关系,咕嘟的那一支,上面可以随便分杈。
我相信就象张瀚极其渴望科举提名,从而梦见自己的名次一样,现在人们做梦都希望彩票中大奖。那么这么多人,买了这么多次彩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这样一个传说:某人曾经梦见过一组数字,组合起来就是六合彩的中奖号码。还在犹豫什么?赶紧去睡觉,梦见这个六合彩的号码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