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最近重读苏洵的《名二子说》,感觉很有意思。实际上,这篇短文很早就读过。1994 年去成都出差,在成都买得此书,此文读过很多次。不过那时是小和尚念经一般,没有仔细品思过。现在重读,滋味却大不一样。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宋·苏洵《名二子说》)
知子莫如父,二人的性格和命运正如苏洵所预料。
苏轼才华过人,意气风发,年青时颇有入世之志。读其“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当可知之。但是他身处当时新旧党争的漩涡,“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被贬谪外迁,差点招致杀身之祸。一生的坎坷遭遇,使他老年时感慨良多,写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而苏辙,虽然与苏轼一母同胞,才华虽然不及大苏,但是为人处事却老成持重多了。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但是方式却温婉得多,往往为人接受。据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身下大狱,苏辙上书朝廷为兄长分辨,据理 “婉” 争,有理有节,最终使苏轼得以从轻发落。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苏轼一生没有这些坎坷的人生经历,一生顺达身居高位,恐怕其诗文成就也不会如此令人高山仰止。那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千古高唱,也就没有了其喷薄迸发的可能。
而苏轼虽然一生坎坷流离,却没有消磨尽那份旷达之胸怀。正像他被流放到瘴气蛮荒的天涯之地琼州,还写诗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对于苏轼,应该是吧。这样的性格和命运,对于东坡是幸还是不幸,真是一言难尽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宋·苏洵《名二子说》)
知子莫如父,二人的性格和命运正如苏洵所预料。
苏轼才华过人,意气风发,年青时颇有入世之志。读其“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当可知之。但是他身处当时新旧党争的漩涡,“不外饰”,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被贬谪外迁,差点招致杀身之祸。一生的坎坷遭遇,使他老年时感慨良多,写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而苏辙,虽然与苏轼一母同胞,才华虽然不及大苏,但是为人处事却老成持重多了。苏辙遇事能自持论,但是方式却温婉得多,往往为人接受。据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身下大狱,苏辙上书朝廷为兄长分辨,据理 “婉” 争,有理有节,最终使苏轼得以从轻发落。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苏轼一生没有这些坎坷的人生经历,一生顺达身居高位,恐怕其诗文成就也不会如此令人高山仰止。那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千古高唱,也就没有了其喷薄迸发的可能。
而苏轼虽然一生坎坷流离,却没有消磨尽那份旷达之胸怀。正像他被流放到瘴气蛮荒的天涯之地琼州,还写诗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对于苏轼,应该是吧。这样的性格和命运,对于东坡是幸还是不幸,真是一言难尽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