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传统的旧诗家
传统的旧诗家,即在晚清时期就活跃于文坛,而因高寿在"五四"以来又继续吟诗填词者
。一般说来,他们的代表作均发表在"五四"之前。同样,他们的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
影响也在前一时够,其中有个别人的情况较为特殊,且与"五四"以来的旧体诗创作的关
系也较为密切。这一类代表人物主要有陈衍、黄节、柳亚子和吴梅等。
1.陈衍:可怜指点荒寒路
陈衍(1859~1938),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先
后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官至学部主事,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戊戌
变法期间一度支持变法活动。民元以来,即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先后在南北有关高等学
校任教,晚年寓居苏州,与章太炎等创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馆教授。遗著有
《石遗室丛书》,其中包括《石遗室诗集》六卷,《石遗室诗集补遗》一卷,《朱丝词
》一卷。又辑有《近代诗抄》二十四册,《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
《元诗纪事》二十四卷,。另外著有《石遗室诗话》及《续编》总共四十二卷,该书自
1912年起在有关杂志连载,1936年由无锡国专刊行。晚年曾与后学钱钟书谈诗,钱氏留
下的记录稿题为《石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
陈衍系"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人物,早年与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一批不专主唐音而
崇尚宋诗者互相标榜,结成一派,所谓"同光体"的名目,即由陈衍在后来提出。文学史
家一般认为,"同光体"下实可再分三派:除赣派(陈三立为代表)、浙派(沈曾植为代表)
外,闽派的代表人物即为陈衍和郑孝胥。从创作上看,陈衍因力主"三元"(开元、元和
、元祜)之说,尤崇杨万里而不喜黄庭坚,因而其作品风格与其他"同光体"代表人物多
有不同,但即使如此,他的早期作品也明显地反映了"同光体"诗歌的普遍性的弊病:枯
涩深微。①例如《将至水山势甚峭》:②
一折嵩溪扼上游,名滩高下渐钩耪。
峰峰插水无留步,旋旋洄湾似尽头。
破甑村楼依树杪,基糠岸影压孤舟。③
千山包裹来时路,更向青山里处游。
平心而论,此诗还算有些意境的,但所择用的冷僻艰涩的字眼,无疑为读者留下了拦路
虎,"骰髋"、"般艨"的确是"填难字","多诘屈不可诵。"④至晚年,陈衍诗作的语言似
乎流畅了一些,但应酬性色彩颇浓,所以实在也算不得好诗。如《赠周信芳》:⑤
信芳锡嘉名,取义本楚骚。
可知疾恶意,非种必爬搔。
观演包龙图,笑比清黄河。
唾面斥奸佞,居然活阎罗。
屡醉我美酒,请为我浩歌。
倘使尹京兆,愧彼徒唯阿。
从立意到构思,都是平平。相对诗歌创作水平而言,陈衍在诗学理论上有突出的成绩。
他作为"同光体"在诗学理论上的领袖,对于"宋诗派"的理论多有深入的发挥,如强调"
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相结合","不落于浅俗";又以"人与文一"的观点要求诗与具体境
地、性情、身份等有关情理皆一一相称。
①此为南社诗人姚鹪雏评同光体之语,转引自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②此诗
收入《石遗室诗集》。③般艨,此诗选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时,误植为
"粮艨"。④"填难字"系郑孝胥对同辈的同光体诗风的批评,"多诘屈不可诵",则是章太
炎的批评意见。⑤此诗收入《石遗室诗集续编》。
他还主张,诗歌创作当不受"世缘"干扰,甘走"荒寒之路",至于诗的艺术趣味和美学境
界,则崇尚"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筋力"的风韵。唯其如此,诚如有的学者所指
出的那样,他实际上成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最后一个真正的理论家"。①
在这种情况下,陈衍对于"五四"以来的旧体诗创作的影响,就主萼不在他的诗作本身,
而在于他所阐发的"宋诗派"的诗学理论。"同光体"的诗人的崇尚宋诗的理论尽管一直受
到其他诗派的旧诗家以及新文学家的批评,但影响终未消除,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反对
派的诗学理论未能像陈氏那么完整系统。当然,为陈衍的诗学理论的先天性弊病,即根
深蒂固的贵族意识和封建文化意识所决定,"五四"以来虽然仍有不少人学宋诗,但终究
未有明显的成绩--因为在总的文化背景变易的时代,陈衍的理论所指点的毕竟是一条"
荒寒"之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传统的旧诗家,即在晚清时期就活跃于文坛,而因高寿在"五四"以来又继续吟诗填词者
。一般说来,他们的代表作均发表在"五四"之前。同样,他们的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
影响也在前一时够,其中有个别人的情况较为特殊,且与"五四"以来的旧体诗创作的关
系也较为密切。这一类代表人物主要有陈衍、黄节、柳亚子和吴梅等。
1.陈衍:可怜指点荒寒路
陈衍(1859~1938),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先
后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官至学部主事,曾任京师大学堂教习。戊戌
变法期间一度支持变法活动。民元以来,即主要从事教育活动,先后在南北有关高等学
校任教,晚年寓居苏州,与章太炎等创办"国学会",并任无锡国学专修馆教授。遗著有
《石遗室丛书》,其中包括《石遗室诗集》六卷,《石遗室诗集补遗》一卷,《朱丝词
》一卷。又辑有《近代诗抄》二十四册,《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
《元诗纪事》二十四卷,。另外著有《石遗室诗话》及《续编》总共四十二卷,该书自
1912年起在有关杂志连载,1936年由无锡国专刊行。晚年曾与后学钱钟书谈诗,钱氏留
下的记录稿题为《石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
陈衍系"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人物,早年与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一批不专主唐音而
崇尚宋诗者互相标榜,结成一派,所谓"同光体"的名目,即由陈衍在后来提出。文学史
家一般认为,"同光体"下实可再分三派:除赣派(陈三立为代表)、浙派(沈曾植为代表)
外,闽派的代表人物即为陈衍和郑孝胥。从创作上看,陈衍因力主"三元"(开元、元和
、元祜)之说,尤崇杨万里而不喜黄庭坚,因而其作品风格与其他"同光体"代表人物多
有不同,但即使如此,他的早期作品也明显地反映了"同光体"诗歌的普遍性的弊病:枯
涩深微。①例如《将至水山势甚峭》:②
一折嵩溪扼上游,名滩高下渐钩耪。
峰峰插水无留步,旋旋洄湾似尽头。
破甑村楼依树杪,基糠岸影压孤舟。③
千山包裹来时路,更向青山里处游。
平心而论,此诗还算有些意境的,但所择用的冷僻艰涩的字眼,无疑为读者留下了拦路
虎,"骰髋"、"般艨"的确是"填难字","多诘屈不可诵。"④至晚年,陈衍诗作的语言似
乎流畅了一些,但应酬性色彩颇浓,所以实在也算不得好诗。如《赠周信芳》:⑤
信芳锡嘉名,取义本楚骚。
可知疾恶意,非种必爬搔。
观演包龙图,笑比清黄河。
唾面斥奸佞,居然活阎罗。
屡醉我美酒,请为我浩歌。
倘使尹京兆,愧彼徒唯阿。
从立意到构思,都是平平。相对诗歌创作水平而言,陈衍在诗学理论上有突出的成绩。
他作为"同光体"在诗学理论上的领袖,对于"宋诗派"的理论多有深入的发挥,如强调"
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相结合","不落于浅俗";又以"人与文一"的观点要求诗与具体境
地、性情、身份等有关情理皆一一相称。
①此为南社诗人姚鹪雏评同光体之语,转引自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②此诗
收入《石遗室诗集》。③般艨,此诗选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时,误植为
"粮艨"。④"填难字"系郑孝胥对同辈的同光体诗风的批评,"多诘屈不可诵",则是章太
炎的批评意见。⑤此诗收入《石遗室诗集续编》。
他还主张,诗歌创作当不受"世缘"干扰,甘走"荒寒之路",至于诗的艺术趣味和美学境
界,则崇尚"清而有味,寒而有神,瘦而有筋力"的风韵。唯其如此,诚如有的学者所指
出的那样,他实际上成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最后一个真正的理论家"。①
在这种情况下,陈衍对于"五四"以来的旧体诗创作的影响,就主萼不在他的诗作本身,
而在于他所阐发的"宋诗派"的诗学理论。"同光体"的诗人的崇尚宋诗的理论尽管一直受
到其他诗派的旧诗家以及新文学家的批评,但影响终未消除,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反对
派的诗学理论未能像陈氏那么完整系统。当然,为陈衍的诗学理论的先天性弊病,即根
深蒂固的贵族意识和封建文化意识所决定,"五四"以来虽然仍有不少人学宋诗,但终究
未有明显的成绩--因为在总的文化背景变易的时代,陈衍的理论所指点的毕竟是一条"
荒寒"之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