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6.鲁迅:无心作诗亦成家
鲁迅(1881-1936),原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读私塾,又入江南水师学堂和
矿路学堂,1902年赴日留学,不久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先在浙江从事教育活动,民
元以来任职于南京1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教育部。自1918年起投身新文化运动,同时在
北京有关高校兼课。1926-1927年间曾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旋即定居上海,专
事进步文化活动。全部遗著被辑为《鲁迅全集》,集中散见的旧体诗约60余首,其中大
部分辑入《鲁迅诗稿》,近一二十年来有多种《鲁迅诗歌(旧诗)注释》本刊行。
鲁迅似无专门学诗的经历,但以其扎实的旧学根底以及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诚如郭沫
若所说,虽"无心作诗人",但"偶有所作,每臻绝唱"。②
当然,具体说来,现存的鲁迅旧诗中,除了小部分属于"打油诗"外,大部分作品是传统
意味和色彩相当显著的,其中尤以七律和七绝见长。而在艺术师承方面,鲁迅明确表示
不满宋诗(尤其是黄山谷),③在事实上是宗唐音的,风格犹近晚唐诸家。典型的如《阻
郁达夫移家杭州》:④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然而,从这首诗来看,也不免有用典较多而有的典故过于冷僻的情况。在鲁迅的七律中
,最可称道的一首当为《惯于长夜》:①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全诗几乎不用典,但真切的深情却表露得相当充分。鲁迅的七律诗还多有名句,该诗的
颔联、颈联即是,其他如《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更是如此
,甚至某些七律的起首或结尾,也以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构成名句,而这在古代诗
歌中也属少见,例如《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相对说来,鲁迅的七绝更有特色,颇得唐人风韵。除了著名的《自题小像》外,还如《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尤其是另一首类似唐人"杂事诗"的《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伴看罗袜掩啼痕。
诗作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作典型的表现,其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大致抵得上一篇短篇小说。
讲到鲁迅旧诗的艺术特色,还有一点可以指出,即多用楚辞的语言典故,并化用相关的诗歌意象,从早年所作的《莲蓬人》到晚年的《湘灵歌》,可以寻出基本的线索。
①此诗写于1931年,见《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但值得指出的是:鲁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他是从根本上支持新诗而反对旧
体诗的,对于旧诗,他甚至认为"好诗已经被唐人写完了","今人不是能翻出如来佛手
掌心的齐天大圣,即不必再动手做",①因此他平时不愿多作旧诗,偶有所作,有一部
分也出自应酬,而且也不愿及时发表所作旧诗。据此,可以认定,鲁迅本质上是新文学
家,新文学创作又以白话短篇小说和杂文著名于世,他的旧体诗尽管有造诣有水平,但
不足以构成他的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再讲到鲁迅旧体诗对于"五四"以来旧体诗创作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影响在鲁迅生
前乃至1949年之前并不存在,影响渐起,主要是1949年之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得到广泛的传播--因为毛泽东在该文中特别提到应把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
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作"座右铭"。再经过"文革",这种影响进一步扩大。从
受影响的情况看,有人以鲁迅旧体诗的高水准来证明旧体诗仍有生命力,又有人据此来
对鲁迅的那段关于好诗已为唐人做完的话作重新解释,认为"不可把这话理解得过死。
应该注意到他是在谈到自己的诗之时,谦虚地表示不如古人,才说这些话的。"②但笔
者认为,说鲁迅"谦虚"云云,不符事实,因为这里涉及的是文化观的问题。
①鲁迅:《致杨霁云》(1934.10.13),收入《鲁迅书信集》。②朱正:《也说今人写
旧诗》,《文汇报》,1996年6月10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鲁迅(1881-1936),原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读私塾,又入江南水师学堂和
矿路学堂,1902年赴日留学,不久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先在浙江从事教育活动,民
元以来任职于南京1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教育部。自1918年起投身新文化运动,同时在
北京有关高校兼课。1926-1927年间曾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旋即定居上海,专
事进步文化活动。全部遗著被辑为《鲁迅全集》,集中散见的旧体诗约60余首,其中大
部分辑入《鲁迅诗稿》,近一二十年来有多种《鲁迅诗歌(旧诗)注释》本刊行。
鲁迅似无专门学诗的经历,但以其扎实的旧学根底以及艺术创作和鉴赏能力,诚如郭沫
若所说,虽"无心作诗人",但"偶有所作,每臻绝唱"。②
当然,具体说来,现存的鲁迅旧诗中,除了小部分属于"打油诗"外,大部分作品是传统
意味和色彩相当显著的,其中尤以七律和七绝见长。而在艺术师承方面,鲁迅明确表示
不满宋诗(尤其是黄山谷),③在事实上是宗唐音的,风格犹近晚唐诸家。典型的如《阻
郁达夫移家杭州》:④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然而,从这首诗来看,也不免有用典较多而有的典故过于冷僻的情况。在鲁迅的七律中
,最可称道的一首当为《惯于长夜》:①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全诗几乎不用典,但真切的深情却表露得相当充分。鲁迅的七律诗还多有名句,该诗的
颔联、颈联即是,其他如《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更是如此
,甚至某些七律的起首或结尾,也以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构成名句,而这在古代诗
歌中也属少见,例如《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相对说来,鲁迅的七绝更有特色,颇得唐人风韵。除了著名的《自题小像》外,还如《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尤其是另一首类似唐人"杂事诗"的《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伴看罗袜掩啼痕。
诗作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作典型的表现,其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大致抵得上一篇短篇小说。
讲到鲁迅旧诗的艺术特色,还有一点可以指出,即多用楚辞的语言典故,并化用相关的诗歌意象,从早年所作的《莲蓬人》到晚年的《湘灵歌》,可以寻出基本的线索。
①此诗写于1931年,见《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但值得指出的是:鲁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他是从根本上支持新诗而反对旧
体诗的,对于旧诗,他甚至认为"好诗已经被唐人写完了","今人不是能翻出如来佛手
掌心的齐天大圣,即不必再动手做",①因此他平时不愿多作旧诗,偶有所作,有一部
分也出自应酬,而且也不愿及时发表所作旧诗。据此,可以认定,鲁迅本质上是新文学
家,新文学创作又以白话短篇小说和杂文著名于世,他的旧体诗尽管有造诣有水平,但
不足以构成他的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再讲到鲁迅旧体诗对于"五四"以来旧体诗创作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影响在鲁迅生
前乃至1949年之前并不存在,影响渐起,主要是1949年之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得到广泛的传播--因为毛泽东在该文中特别提到应把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
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当作"座右铭"。再经过"文革",这种影响进一步扩大。从
受影响的情况看,有人以鲁迅旧体诗的高水准来证明旧体诗仍有生命力,又有人据此来
对鲁迅的那段关于好诗已为唐人做完的话作重新解释,认为"不可把这话理解得过死。
应该注意到他是在谈到自己的诗之时,谦虚地表示不如古人,才说这些话的。"②但笔
者认为,说鲁迅"谦虚"云云,不符事实,因为这里涉及的是文化观的问题。
①鲁迅:《致杨霁云》(1934.10.13),收入《鲁迅书信集》。②朱正:《也说今人写
旧诗》,《文汇报》,1996年6月10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