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当外甥推门的时候,我正在上网。外甥二话不说,就冲了过来,探头看我在干什么。
我叹了口气,告诉他,我在浏览Rolia,刚刚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外甥双手合十,装模做样的说:众生平等,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降临,每天也有无数的生命离开。舅舅不必难过。
我告诉他,我知道众生平等,但是死者也是华人,也是年轻人,也住在加拿大。
外甥想了想说,舅舅这是物伤其类。我点了点头。外甥抢过我的鼠标,查看相关的讨论。
此事照例在Rolia社区引发了争论。当然,和以往无数次的争论一样,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当年轻人的父母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时候,有些Rolian已经开始进行总结了。
外甥突然指着一句话给我看,“此人活该,自己都不给自己机会的人就不用混日子了。”然后外甥问我:舅舅,你是什么立场?
我告诉外甥,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当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因为即使是轻度抑郁症,也会有自杀倾向,百分之六十的自杀者有抑郁症。而他……
没等我说完,外甥就说:可是,无论这个人是否属于“思想层次较低的人”,他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对不对?
面对外甥的质问,我只好点头,同时虚弱的辩解说:我想,这个年轻人被人扣上“活该”的帽子,原因或许是因为整个事件中他也有错,“他的错就是他的错,他死了也不可能勾销。”
外甥撇撇嘴,对我说:你们说他有错,无非就是他选择了自杀。可是生活里很多人自杀呀?还有舅舅你给我看的小说里,也有自杀的。即使他不是因为抑郁症自杀,而是错误的选择了自杀,他的错误也不是罪大恶极呀。为什么要用“活该”来评价一个无辜的死者,你想过没有,死者的父母看了会有多伤心?怎么会有人说这种冷血的话?
外甥说到这,又撇了撇嘴。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反问外甥,那你觉得这个人该怎么做呢?
外甥说:舅舅,你又挖坑想让我跳,我知道你想说,这人太软弱,不会去找一个“当地白人律师”来帮他抗争。
被外甥猜中了心事,我苦笑一下,说:这个年轻人确实是弱者,你看他留下的遗书中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他的精神状态有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力也出了问题。我相信如果他有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在他有自杀倾向的时候帮助他,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是呀,那也不会有你们这些人围观在尸体旁边,说些聪明话、风凉话,还有P话。
我伸手在外甥头上打了一下,小小年纪说粗话,我回头一定要告诉你妈妈。
外甥并不理会我的威胁,他说:舅舅,当有人因心理疾病而自杀的时候,你们说的那些话,不是……不是那个话是什么话?别忘了,还是你告诉我抑郁症和感冒没有区别的。
我点点头,说:没错。抑郁症和感冒没什么区别,都是很容易得的病。只不过一种是心理疾病,一种是生理疾病。并且,对每一个人来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提高心理素质或者提高身体素质,都只能减少发病的几率,但不能保证一定不生病。感冒的发病率虽然很高,可是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百分之十一,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区别。
外甥说:还是有区别的。假如你患感冒的时候,虽然会流鼻涕呀、头疼欲裂,但是等你感冒好了,你还是一个健康的人,还能享受病好以后的生活。对不对?但是你患心理疾病的时候,也许就无法控制自己而自杀了,那你就再没有办法恢复生命,享受病好以后的生活了。对不对?
外甥的两个对不对让我只能点头。外甥接着说:所以,相对于生理疾病,患心理疾病的人更是弱者,更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
我叹了口气,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人都是弱者。当我们面对病魔,面对死亡的时候,即使我们的“家庭医生是白人”,我们的抗争也是那么的软弱,那么的无力。
外甥问我: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对弱者,多一些同情呢?
我说:也许是想让其他潜在的弱者“事先体会一下残酷,免得将来象那个自杀者一样承受不了。”
外甥翻到了那个年轻人的遗书,然后问我:你们这些成年人,是不是都有这种习惯,“只要我看到一些人的表现我觉得是不应该有的,我就上去给一棒子,能打醒的我为他高兴,打不醒的看见一次打一次,直到打醒为止。”?
我赶紧摇头,说:我没有这习惯,武松有。
外甥指着遗书中的一行话‘我受到千夫所指,却又做不了什么’,问我:舅舅,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千夫又指的是什么?
我只好老实的说:这个死去的年轻人,在遗书中提到的千夫所指,其实就是包括我们这些站在一边指指点点的围观者,也包括在事后冷静的说出“活该”的人。不过,这也是因为他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他当时因为抑郁症而有自杀倾向。
外甥打断了我,问: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善待别人,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想到‘千夫所指’?
我一时无语。
过了一会,我说:或者,这就象鲁迅说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外甥替我说出了鲁迅的话,但是他好像对鲁迅并不崇拜。
我刚想继续说下去,仔细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鲁迅说的是一个民族,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和我们一样,可能有着生理缺陷或者生理疾病,可能有着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的人。患上疾病,可以说这个人不幸,但好像很难指责这个人不争。
外甥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以为我摇头的意思,是他说错了鲁迅的话。他说:舅舅,你不要跟我说什么鲁迅当年说过的话。我就问你,你觉得是不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接受千夫所指,能够接受莫名其妙陌生人的棒喝?
我摇了摇头。
外甥接着说:你看,即使身心健康的人,都很难接受这种方式。更何况一个正处于心理脆弱的,情绪极不稳定的人?
我点了点头,心想,即使嘴硬,我也不得不承认外甥说的是对的。当我们习惯性的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个以强凌弱的社会。但是当一个人不幸沦为弱者的时候,我们这些围观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看着外甥询问的眼光,我说:这个社会,也就是我们,都确实应该注意,对弱者要更加关注,还要善待弱者。
外甥似乎不满意这个答案,他伸出一个巴掌,说:舅舅,我只能给你五十分。为什么不是善待每一个人?你怎么区分别人是否是一个弱者?谁给你的标准,医生?心理医生?
我犹豫了一下,说:善待每个人,其实很难的。
外甥扭头,指着电脑屏幕,说:那就从你们Rolia做起,善待每个人。
难,还是难。我说,我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
外甥笑了:善待每一个人,并不是说,你要把他们当朋友。也不是说,你要喜欢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善待别人,最低限度其实就是包容别人,包容你不喜欢的人,包容异类。舅舅,我记得你自己曾经说过,你喜欢香港、北京、多伦多这些大城市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人能够善待其他人,特别是包容异类,善待异类。
我反问:我说过吗?
外甥很肯定的说:当然说过,每次电影里出现民风淳朴的小镇,你总是这么说。
我点了点头,确实有几个著名电影,电影中主人公进入小镇,被当地居民试为异类,从而演绎了悲惨的故事。也不能说小镇居民是坏人,他们善良但却不能包容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异类。但是孤立无援的主人公很快变成了弱者,悲剧,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在想,生活在更包容、更能善待每一个人的城市,才是幸福的。
外甥问我:不能善待别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了想,也许是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也许是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别人,也许是真心想帮助别人进步。
外甥反问:那么,你想过没有,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怎样就判定别人需要你的帮助呢?一心帮别人“上层次”到底会不会伤害别人?这种口诛笔伐方式的帮助,对别人来说,会不会是致命的伤害?
外甥的质问越来越难多,我有些忍不住了:你这样说,好象也是在帮助我上层次吧?
外甥吐吐舌头,说:我层次还不够高,因为我还没学会理直气壮的教训别人。
我又气又笑:你还要怎么理直气壮啊?
外甥扳着脸说,我最后教给你一句话,据说是一句顶一万句。那就是:一切皆在你心。
这句话听着很熟悉,我使劲搜索自己的记忆,却想不起来。我伸手揪住了他的耳朵,喝道:快说!从哪里学的?
外甥一边挣脱我,一边笑着说:你写的什么《生存法则》呀?
Faint,原来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立刻觉得自己高大起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我叹了口气,告诉他,我在浏览Rolia,刚刚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
外甥双手合十,装模做样的说:众生平等,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降临,每天也有无数的生命离开。舅舅不必难过。
我告诉他,我知道众生平等,但是死者也是华人,也是年轻人,也住在加拿大。
外甥想了想说,舅舅这是物伤其类。我点了点头。外甥抢过我的鼠标,查看相关的讨论。
此事照例在Rolia社区引发了争论。当然,和以往无数次的争论一样,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当年轻人的父母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时候,有些Rolian已经开始进行总结了。
外甥突然指着一句话给我看,“此人活该,自己都不给自己机会的人就不用混日子了。”然后外甥问我:舅舅,你是什么立场?
我告诉外甥,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当时可能患上了抑郁症。因为即使是轻度抑郁症,也会有自杀倾向,百分之六十的自杀者有抑郁症。而他……
没等我说完,外甥就说:可是,无论这个人是否属于“思想层次较低的人”,他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对不对?
面对外甥的质问,我只好点头,同时虚弱的辩解说:我想,这个年轻人被人扣上“活该”的帽子,原因或许是因为整个事件中他也有错,“他的错就是他的错,他死了也不可能勾销。”
外甥撇撇嘴,对我说:你们说他有错,无非就是他选择了自杀。可是生活里很多人自杀呀?还有舅舅你给我看的小说里,也有自杀的。即使他不是因为抑郁症自杀,而是错误的选择了自杀,他的错误也不是罪大恶极呀。为什么要用“活该”来评价一个无辜的死者,你想过没有,死者的父母看了会有多伤心?怎么会有人说这种冷血的话?
外甥说到这,又撇了撇嘴。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反问外甥,那你觉得这个人该怎么做呢?
外甥说:舅舅,你又挖坑想让我跳,我知道你想说,这人太软弱,不会去找一个“当地白人律师”来帮他抗争。
被外甥猜中了心事,我苦笑一下,说:这个年轻人确实是弱者,你看他留下的遗书中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他的精神状态有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力也出了问题。我相信如果他有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在他有自杀倾向的时候帮助他,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是呀,那也不会有你们这些人围观在尸体旁边,说些聪明话、风凉话,还有P话。
我伸手在外甥头上打了一下,小小年纪说粗话,我回头一定要告诉你妈妈。
外甥并不理会我的威胁,他说:舅舅,当有人因心理疾病而自杀的时候,你们说的那些话,不是……不是那个话是什么话?别忘了,还是你告诉我抑郁症和感冒没有区别的。
我点点头,说:没错。抑郁症和感冒没什么区别,都是很容易得的病。只不过一种是心理疾病,一种是生理疾病。并且,对每一个人来说,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提高心理素质或者提高身体素质,都只能减少发病的几率,但不能保证一定不生病。感冒的发病率虽然很高,可是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有百分之十一,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区别。
外甥说:还是有区别的。假如你患感冒的时候,虽然会流鼻涕呀、头疼欲裂,但是等你感冒好了,你还是一个健康的人,还能享受病好以后的生活。对不对?但是你患心理疾病的时候,也许就无法控制自己而自杀了,那你就再没有办法恢复生命,享受病好以后的生活了。对不对?
外甥的两个对不对让我只能点头。外甥接着说:所以,相对于生理疾病,患心理疾病的人更是弱者,更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
我叹了口气,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人都是弱者。当我们面对病魔,面对死亡的时候,即使我们的“家庭医生是白人”,我们的抗争也是那么的软弱,那么的无力。
外甥问我: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对弱者,多一些同情呢?
我说:也许是想让其他潜在的弱者“事先体会一下残酷,免得将来象那个自杀者一样承受不了。”
外甥翻到了那个年轻人的遗书,然后问我:你们这些成年人,是不是都有这种习惯,“只要我看到一些人的表现我觉得是不应该有的,我就上去给一棒子,能打醒的我为他高兴,打不醒的看见一次打一次,直到打醒为止。”?
我赶紧摇头,说:我没有这习惯,武松有。
外甥指着遗书中的一行话‘我受到千夫所指,却又做不了什么’,问我:舅舅,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千夫又指的是什么?
我只好老实的说:这个死去的年轻人,在遗书中提到的千夫所指,其实就是包括我们这些站在一边指指点点的围观者,也包括在事后冷静的说出“活该”的人。不过,这也是因为他当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他当时因为抑郁症而有自杀倾向。
外甥打断了我,问: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善待别人,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想到‘千夫所指’?
我一时无语。
过了一会,我说:或者,这就象鲁迅说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外甥替我说出了鲁迅的话,但是他好像对鲁迅并不崇拜。
我刚想继续说下去,仔细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鲁迅说的是一个民族,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和我们一样,可能有着生理缺陷或者生理疾病,可能有着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的人。患上疾病,可以说这个人不幸,但好像很难指责这个人不争。
外甥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以为我摇头的意思,是他说错了鲁迅的话。他说:舅舅,你不要跟我说什么鲁迅当年说过的话。我就问你,你觉得是不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接受千夫所指,能够接受莫名其妙陌生人的棒喝?
我摇了摇头。
外甥接着说:你看,即使身心健康的人,都很难接受这种方式。更何况一个正处于心理脆弱的,情绪极不稳定的人?
我点了点头,心想,即使嘴硬,我也不得不承认外甥说的是对的。当我们习惯性的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个以强凌弱的社会。但是当一个人不幸沦为弱者的时候,我们这些围观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看着外甥询问的眼光,我说:这个社会,也就是我们,都确实应该注意,对弱者要更加关注,还要善待弱者。
外甥似乎不满意这个答案,他伸出一个巴掌,说:舅舅,我只能给你五十分。为什么不是善待每一个人?你怎么区分别人是否是一个弱者?谁给你的标准,医生?心理医生?
我犹豫了一下,说:善待每个人,其实很难的。
外甥扭头,指着电脑屏幕,说:那就从你们Rolia做起,善待每个人。
难,还是难。我说,我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
外甥笑了:善待每一个人,并不是说,你要把他们当朋友。也不是说,你要喜欢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善待别人,最低限度其实就是包容别人,包容你不喜欢的人,包容异类。舅舅,我记得你自己曾经说过,你喜欢香港、北京、多伦多这些大城市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人能够善待其他人,特别是包容异类,善待异类。
我反问:我说过吗?
外甥很肯定的说:当然说过,每次电影里出现民风淳朴的小镇,你总是这么说。
我点了点头,确实有几个著名电影,电影中主人公进入小镇,被当地居民试为异类,从而演绎了悲惨的故事。也不能说小镇居民是坏人,他们善良但却不能包容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异类。但是孤立无援的主人公很快变成了弱者,悲剧,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都在想,生活在更包容、更能善待每一个人的城市,才是幸福的。
外甥问我:不能善待别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了想,也许是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也许是不能理解或者不愿理解别人,也许是真心想帮助别人进步。
外甥反问:那么,你想过没有,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怎样就判定别人需要你的帮助呢?一心帮别人“上层次”到底会不会伤害别人?这种口诛笔伐方式的帮助,对别人来说,会不会是致命的伤害?
外甥的质问越来越难多,我有些忍不住了:你这样说,好象也是在帮助我上层次吧?
外甥吐吐舌头,说:我层次还不够高,因为我还没学会理直气壮的教训别人。
我又气又笑:你还要怎么理直气壮啊?
外甥扳着脸说,我最后教给你一句话,据说是一句顶一万句。那就是:一切皆在你心。
这句话听着很熟悉,我使劲搜索自己的记忆,却想不起来。我伸手揪住了他的耳朵,喝道:快说!从哪里学的?
外甥一边挣脱我,一边笑着说:你写的什么《生存法则》呀?
Faint,原来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立刻觉得自己高大起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