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定慧·第一节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译文
慧能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我的这个法门,是以定和慧为根本宗旨,但大家不要迷惑,说定和慧是有区别的。定和慧其实是一体,不是两样。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应用。产生智慧时禅定就在智慧里面,入禅定时智慧就在禅定当中。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道理,那就是定和慧融为一体的学问。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人禅定然后才产生智慧,或者先产生了智慧然后才人禅定,认为两者各不相同。持有这样见解的人,就是以为佛法有两种。嘴里说要行善,心中却没有善念,那就是空有定和慧的虚名,将定和慧看做不是一回事了。如果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是善,内外一致,定和慧就是一回事。自己觉悟修行,不需要和人争辩,如果争辩先后胜负,那就和迷惑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斩断争执胜负的心思,那就增加了我执和法执,就没有脱离生、住、异、灭的四相。善知识们,定和慧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作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体却是同一个。定和慧的法则,也是这样。”慧能大师指示大众:“善知识们,一行三昧的意思,就是无论走、停、坐还是卧,都要修行一个正直的心思。《净名经》上说:‘正直的心就是道场,正直的心就是净土。’不要心里想着干谄媚曲邪的事,嘴里却说着正直的门面话。嘴里说着一行三昧,却并不以正直的心思修行。应该以正直的心思来修行,对一切佛法都不要偏执。迷惑的人执著于法相,执著于一行三昧的表面,只是说要常常静坐不动,就能不生邪念妄想,说这就是一行三昧。这样解释佛道,就等同于没有感情的死物品,这是修行佛道受到障碍的原因。善知识们,佛道应该是畅通流动的,怎么却会停滞呢?心思如果不执著于法相,佛道就会畅通流动;心思如果执著于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缚。如果说只要久坐不动就能得道,那就像舍利弗在树林中枯坐,却被维摩诘所斥责。善知识们,还有人教别人打坐,说只要静静地内视自己的心,不要动心,不要起念,这样就能修道成功。这些迷惑的人不能理解打坐的真义,就这样执著乱行而七颠八倒。像这样的人还不少,这样来乱作指导,实在大错特错。”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本来,正确的教化方法,并没有顿悟还是渐修的区别。人的本性有的聪明有的迟钝,迟钝的人可以采取渐修法,颖悟的人可以顿悟而与佛道相契合。如果自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自己能发现自己的本性,那就没有什么顿教和渐教的差别了,所以建立顿教或渐教的法门,只是为了方便而暂时给个名称而已。善知识们,我这个法门,从释迦佛祖传到现在,首先是把立无念作为宗旨,以无相作为本体,以无住作为根基。所谓无相,是既在相上又能离开相;所谓无念,是既有这个念头又不执著于这个念头;所谓无住,是说人的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乃至冤家和亲友,以及言语讥讽、欺诈、争斗时,都当做空幻来对待,并不思谋报复。每一个念头里,都不要再追思过去的事情。如果既想从前又想现在还想将来,念头一个接一个持续不断,这就叫自己捆绑自己。对待诸法万相,每个念头都不停留,就无所束缚了。这就是以无住为根基的意思。善知识们,抛离一切法相,名叫无相。能抛离法相,就能使自性法体清净无染,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善知识们,面对各种外境,心思不受干扰污染,这就叫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中,经常远离各种外境,不被任何外境触动而起心动念。如果以为只要什么东西都不思想,就会把所有的念头都除尽了,这是很错误的认识,因为一个念头绝灭好像是死了,但念头还会在别处产生。学习佛道的人要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认识佛法的真正意旨,自己错了还好说,再用这种错误认识劝化别人,那就不仅是自己迷惑不能认识佛性,还歪曲诽谤了《佛经》,所以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呢?只因为那些嘴里说认识到了佛性的愚迷之人,一遇外境就起心念,在心念上就产生各种偏邪的见解,于是一切世俗的妄想也就随之产生了。自己原有的佛性本来并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获得。如果自以为获得了,而乱说祸福,那就是世俗偏见。所以我这个法门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所谓无,无什么事情呢?所谓念,又念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说没有差别二相,没有各种世俗的想法;所谓念,就是念真正的如来佛性,真正的如来佛性就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正的如来佛性的运用。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产生心念,不是从眼、耳、鼻、舌产生的那些心念。真正有如来佛性,就能生起佛念。如果没有真正的如来佛性,眼中之色和耳中之声等立刻就变成坏东西了。善知识们,真正的如来佛性是从自己的本性中起念的,所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虽然有视听感觉认知等功能,却可以不被各种外境所影响污染,而保持真正的佛性常在。所以佛经上说:能够善于区分识别各种外在的法相,正由于不动心念,这就是第一要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译文
慧能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我的这个法门,是以定和慧为根本宗旨,但大家不要迷惑,说定和慧是有区别的。定和慧其实是一体,不是两样。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应用。产生智慧时禅定就在智慧里面,入禅定时智慧就在禅定当中。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道理,那就是定和慧融为一体的学问。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人禅定然后才产生智慧,或者先产生了智慧然后才人禅定,认为两者各不相同。持有这样见解的人,就是以为佛法有两种。嘴里说要行善,心中却没有善念,那就是空有定和慧的虚名,将定和慧看做不是一回事了。如果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是善,内外一致,定和慧就是一回事。自己觉悟修行,不需要和人争辩,如果争辩先后胜负,那就和迷惑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斩断争执胜负的心思,那就增加了我执和法执,就没有脱离生、住、异、灭的四相。善知识们,定和慧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灯就有光,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本体,光是灯的作用,名称虽然有两个,本体却是同一个。定和慧的法则,也是这样。”慧能大师指示大众:“善知识们,一行三昧的意思,就是无论走、停、坐还是卧,都要修行一个正直的心思。《净名经》上说:‘正直的心就是道场,正直的心就是净土。’不要心里想着干谄媚曲邪的事,嘴里却说着正直的门面话。嘴里说着一行三昧,却并不以正直的心思修行。应该以正直的心思来修行,对一切佛法都不要偏执。迷惑的人执著于法相,执著于一行三昧的表面,只是说要常常静坐不动,就能不生邪念妄想,说这就是一行三昧。这样解释佛道,就等同于没有感情的死物品,这是修行佛道受到障碍的原因。善知识们,佛道应该是畅通流动的,怎么却会停滞呢?心思如果不执著于法相,佛道就会畅通流动;心思如果执著于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缚。如果说只要久坐不动就能得道,那就像舍利弗在树林中枯坐,却被维摩诘所斥责。善知识们,还有人教别人打坐,说只要静静地内视自己的心,不要动心,不要起念,这样就能修道成功。这些迷惑的人不能理解打坐的真义,就这样执著乱行而七颠八倒。像这样的人还不少,这样来乱作指导,实在大错特错。”大师指示大众说:“善知识们,本来,正确的教化方法,并没有顿悟还是渐修的区别。人的本性有的聪明有的迟钝,迟钝的人可以采取渐修法,颖悟的人可以顿悟而与佛道相契合。如果自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自己能发现自己的本性,那就没有什么顿教和渐教的差别了,所以建立顿教或渐教的法门,只是为了方便而暂时给个名称而已。善知识们,我这个法门,从释迦佛祖传到现在,首先是把立无念作为宗旨,以无相作为本体,以无住作为根基。所谓无相,是既在相上又能离开相;所谓无念,是既有这个念头又不执著于这个念头;所谓无住,是说人的本性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乃至冤家和亲友,以及言语讥讽、欺诈、争斗时,都当做空幻来对待,并不思谋报复。每一个念头里,都不要再追思过去的事情。如果既想从前又想现在还想将来,念头一个接一个持续不断,这就叫自己捆绑自己。对待诸法万相,每个念头都不停留,就无所束缚了。这就是以无住为根基的意思。善知识们,抛离一切法相,名叫无相。能抛离法相,就能使自性法体清净无染,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善知识们,面对各种外境,心思不受干扰污染,这就叫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中,经常远离各种外境,不被任何外境触动而起心动念。如果以为只要什么东西都不思想,就会把所有的念头都除尽了,这是很错误的认识,因为一个念头绝灭好像是死了,但念头还会在别处产生。学习佛道的人要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认识佛法的真正意旨,自己错了还好说,再用这种错误认识劝化别人,那就不仅是自己迷惑不能认识佛性,还歪曲诽谤了《佛经》,所以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呢?只因为那些嘴里说认识到了佛性的愚迷之人,一遇外境就起心念,在心念上就产生各种偏邪的见解,于是一切世俗的妄想也就随之产生了。自己原有的佛性本来并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获得。如果自以为获得了,而乱说祸福,那就是世俗偏见。所以我这个法门要立无念为宗旨。善知识们,所谓无,无什么事情呢?所谓念,又念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说没有差别二相,没有各种世俗的想法;所谓念,就是念真正的如来佛性,真正的如来佛性就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正的如来佛性的运用。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产生心念,不是从眼、耳、鼻、舌产生的那些心念。真正有如来佛性,就能生起佛念。如果没有真正的如来佛性,眼中之色和耳中之声等立刻就变成坏东西了。善知识们,真正的如来佛性是从自己的本性中起念的,所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虽然有视听感觉认知等功能,却可以不被各种外境所影响污染,而保持真正的佛性常在。所以佛经上说:能够善于区分识别各种外在的法相,正由于不动心念,这就是第一要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