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历代帝王为旌表忠义,步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关羽死后,蜀后主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曰“壮缪侯”。宋朝,徽宗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忠惠公”;三年改封“崇宁至道真君”;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又封“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32年)敕数封为“义勇武安王”。南宋时,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加封“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加封“英济王”,十四年(公元1187年)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朝时,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原封“汉寿亭侯”,二十七年(公元1374年)称“汉前将军寿亭侯”。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赐庙曰“忠武”。神宗十年(公元1552年),崇封“协天大帝”,十八年(公元1590年)加封“协天大帝护国真君”,三十三年(公元1665年)崇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在清朝,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礼部钦奉圣旨避关羽之讳,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谥“神勇”,三十三年(公元1763年)加谥“灵佑”,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加封“仁勇”。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加封“威显”。其封号最终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这样,便形成了以“忠义仁勇”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成为关公文化的中心内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