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儿时趣事--河里的鱼
by gone123 (如沐--心动尘埃落) at 2009.1.29 11:01 (#5012403@0)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orum >
6个月开始,我在全托的保育院待过一段时间,期间只能在周日被接回家一天。后来奶奶看我可怜,不顾自己64岁的高龄,坚持要求照看我,当时她已经在照看一岁大的哥哥了。父亲拗不过,也就同意了。于是我和奶奶朝夕相伴,直到我考上大学住校为止。
奶奶家是两间平房,解放初期用十袋面换的。出了院子,走出胡同,沿着大街向南200米,就是海河的支流--新开河。北洋军阀曹锟的豪宅坐落在河的对面,这里想必是块风水宝地。河上有桥,奶奶回忆说:以前是木桥,上面有碉堡,有两个日本兵看守。我小时候已经变成了石桥,园拱型的,颇有小学课本里面赵州桥的味道。前几年回国探亲,那里已经是京津高速公路的枢纽立交桥了,平房也变成了易初莲花超市,只是那条河没有变,让我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
我们小时候是滑下河堤的,跑下去会嘴啃泥的。河边平坦,唐山地震的时候,临建棚就搭建在河边。4/5岁的时候,是不怕水的,我们一群孩子已经在叔叔们的帮助下,在河边游来游去了。当时水是清的,远处还有码头的遗迹。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在那里跳水,常见的姿势叫冰棍儿,双手抱在胸前,两眼一闭,以大无畏的精神去闯龙宫,脚触水底土地,用力一蹬,头露出水面,要用力左右摆动,甩掉耳朵里面的水。没成功的要到岸上,单脚侧头连续跳几下。后来有几个人熟能生巧成了霹雳舞的高手。我还尝试过案板式跳法,后背被水面拍得通红。脚底板被河底的石头,碎玻璃扎破是常有的事情。最不幸的后来一个儿时玩伴不幸一头扎到废旧炉皮里面,丢了性命,我们才河边洗手,退出江湖。
其实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捕鱼。刚开始的时候,用泥巴把岸边围住一块,用碗把里面的水掏净,幸运的时候还是有一两条//趴虎//或者//白涟//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们,这叫涸泽而渔。不济的时节我们也会发现几枚//戈叻//和蜗牛。当时害怕的是水蛭;喜欢玩的是水牛子,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有蜘蛛触角的浮游生物。
渔民会划船到岸边卖鱼,我们虚心上船求教,学会了捕鱼技术。开始把瓶瓶罐罐放到岸边沙滩埋好,内壁上贴上馒头皮,起瓶的技术难度大,拖鞋凉鞋都不能穿,赤脚慢慢的接近,水不能混浊,到了地方,快速捂住瓶口收获。简单进化的是在玻璃罐头瓶颈上拴上绳,里面放上几块压实的馒头,从桥上垂到水底,几分钟以后,就可以收获了。后来发现,馒头泡水容易浮出水面,我们成了喂鱼的马大善人了。技术钻研革新,两根细长的竹签子交叉成十字,四端绑上正方形纱布,正中间再系上块骨头,一样的捕鱼工作流程,但是可以收获很多青虾。钓鱼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弄弯缝纫针,鱼线是纳鞋底的粗线。馒头活上香油,用手指捏成园颗粒做鱼饵,可以钓上傻鱼的。到了加拿大以后,才知道更傻的鱼在这里。哥哥级别在河中间玩赶网,操纵类似双截棍的三面网赶鱼。当然后来更多的人在桥上架大网,乱捕乱捞是李瑞环大天津市长以后发生的事情了。
市政工程改造,河提上坡处修了水泥篱笆,下坡后来有了凉亭,公园设施,可是我心里面依旧喜欢那布满野草的河堤岸,那带走时光的流水,小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